输电线路绝缘子防污闪技术研究及预防措施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张,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绝缘子作为输电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网的正常运行。然而,绝缘子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污染物的侵蚀和积聚,导致绝缘子表面形成污垢层,从而引发污闪事故。本文主要分析输电线路绝缘子防污闪技术研究及预防措施。

输电线路绝缘子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附着和积聚,导致绝缘子表面形成污垢层。这些污垢层会在潮湿的环境下形成导电性的污染物,当电场强度超过击穿电压时,就容易发生污闪事故。这些污闪事故不仅会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还会给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

1、绝缘子污闪现象及机理

绝缘子污闪是指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积聚的污垢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放电现象。污闪故障是导致输电线路停运和电力供应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绝缘子污闪现象及其机理对于改进防污闪技术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污闪现象: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通常来自大气中的灰尘、沙尘、盐粉、气溶胶等。在潮湿的环境下,水分会将这些污染物吸附在绝缘子表面上。当线路通电时,导电污垢上的水分形成带电溶液,进而形成局部电荷堆积,电场强度超过污垢处的击穿强度,导致污闪现象发生。污闪机理:污闪的基本机理是电场击穿。当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污垢层。该污垢层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局部高电场区域,超过了绝缘子表面的击穿强度,导致电荷隧穿或闪络现象。此外,污染物的含盐量、湿度和温度等也会对污闪的发生产生影响。高湿度和高温环境下,水分和盐分更容易在绝缘子表面蒸发,形成导电污垢层,增加了污闪的风险。绝缘子污闪的机理是复杂而多样的,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绝缘子类型可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理解绝缘子污闪发生的机理,为防污闪技术和预防措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造成输电线路发生污闪的原因

大气中的灰尘、沙尘、盐粉、气溶胶等污染物会随着自然风吹到输电线路上并附着在绝缘子表面。这些污染物会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导电性的污垢层,导致电场强度超过击穿电压而发生污闪。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埃、烟雾和废气排放物可能会落到输电线路上,形成导电污垢。特别是在工业密集区域周围,这些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在绝缘子表面。生长在输电线路周围的树木、草丛和灌木等植被,当受到高温、高湿度或频繁的降雨等天气条件的影响时,可能会释放出树胶、花粉、树脂等物质,这些物质会附着在绝缘子上并与大气中的污染物相结合,形成导电污垢。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等可能会在绝缘子上筑巢、留下粪便或死去,这些物质会导致绝缘子表面污染,增加污闪故障的风险。高湿度和高温的环境有利于水分和盐分的蒸发,当水分和盐分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导电污垢层,增加了污闪的发生风险。

3、防止污闪事故发生措施

3.1定期巡检和清洗

定期巡检和清洗是防止污闪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定期巡检和清洗绝缘子,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保持绝缘子的清洁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定期巡检是通过人工观察和检测的方式,对绝缘子进行检查和评估。巡检人员可以使用望远镜等工具,对绝缘子表面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损坏或异常情况。同时,巡检人员还应记录绝缘子的具体情况,例如绝缘子位置、外貌特征、污染严重程度等,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清洗是指定期性地清除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清洗绝缘子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干刷、水洗和高压气体除尘等。具体方法选择应根据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程度和类型来决定。对于较轻的污染,干刷或水洗可能足够;而对于较严重的污染,使用高压气体除尘可能更为有效。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并遵循规范操作程序。定期巡检和清洗的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根据绝缘子所在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天气条件而定。在污染较重的环境中或者在污染物易积聚的季节,需要增加巡检和清洗的频率。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绝缘子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巡检和清洗方案。定期巡检和清洗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可以有效地预防污闪事故的发生,维护线路安全运行。定期巡检和清洗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绝缘子表面的污染物,防止导电污垢形成并进一步减少电场集中的可能性。此外,定期巡检和清洗还可以延长绝缘子的使用寿命,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绝缘子串的合理设置

绝缘子串的合理设置是为了保证绝缘子串之间的电压分布均匀,减少污闪事故的发生风险。合理的绝缘子串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电场强度,在绝缘子串表面形成均匀的电场分布,提高绝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绝缘子串的串形设计应考虑到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工频电压的波形和幅值、线路的结构和长度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绝缘子串的串形越长,串内电压分布越均匀,从而减少了绝缘子表面的电场强度。绝缘子串之间的串间电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串间电阻的存在可以确保绝缘子串之间的电压均衡,充分利用串间介质的功效来平衡串内电压分布。根据线路的特点和设计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串间电阻值,以实现电压分布的平衡。绝缘子串的形状和构造也需要注意。绝缘子串的形状和构造应适应线路的特点和环境条件。例如,在湿润和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有机复合材料绝缘子,其表面湿距离较长且不易积累污染物。此外,绝缘子串的质量和安装处要求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3.3防污涂层技术

防污涂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止绝缘子污染和污闪事故发生的措施。通过涂覆特殊的防污涂层在绝缘子表面,可以提高其抗污染能力、减少污染物附着,并且使清洁更加容易。防污涂层是一种有机或无机材料的外包层,具有防污、导电率低、耐候性好等特点。这些涂层可以有效地降低或阻挡污染物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上的能力。防污涂层还能够保护绝缘子不受紫外线、湿度和化学物质等因素的侵蚀和损坏。防污涂层根据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有机涂层通常采用聚合物、聚硅氧烷、蜡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粘附性和耐候性。无机涂层多采用陶瓷材料,例如硅胶涂层、玻璃涂层等,具有高温耐性和耐腐蚀性能。防污涂层可以通过喷涂、浸涂、涂刷等多种工艺进行施工。在涂层施工前,需要对绝缘子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清洗和除尘,以确保涂层能够完整地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上。涂层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涂层厚度。使用防污涂层后,定期维护和检查涂层的状况是必要的。一旦发现涂层存在破损或老化,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涂覆,以保持其良好的防污效果。此外,对于涂层破损情况严重的绝缘子,更换涂层也是一个必要的选择。防污涂层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用于防止绝缘子表面污染和污闪事故的发生。在选用和应用防污涂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绝缘子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并遵循相应的施工和维护标准。通过合理选用和使用防污涂层,可以有效提高绝缘子的抗污染能力和安全性,保障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综合应用各种防污闪技术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绝缘子污染和污闪事故的发生,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应依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绝缘子的清洁度和功能,并保障电网的稳定供电。

参考文献:

[1] 陈锡阳.气象统计污秽与污闪预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2] 王双喜.输电线路绝缘子污闪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机电信息,2017,(18):68-69.

[3] 邸瑞琦,薛起刚.呼和浩特气候条件对电力污闪现象的影响[J].内蒙古气象,2019,(1):36-40.

[4] 张东强.输电线路鸟粪污闪事故及防范措施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5,(6):224.

[5]严浩军.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问题探讨[J].电网技术,2020,(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