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意识于人于己都意义重大。从幼儿开始培养生命健康意识,指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学会自我保护,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可以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生命健康的内涵解析
生命健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指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即个体生命不受外部因素威胁,在生命发展规律下的自然成长状态。生命安全是一个最基础的内容,表示生命主体的客观存在。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即肢体健全、功能完善,无任何残缺和疾病威胁;心理健康,即心态良好、思想积极、意识正确。生命健康主要是一个人的生活、生存状态的客观反映,通过个体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生命健康各组成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生命是主体存在的根本前提,健康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支撑。生命健康意识教育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需要丰富的实践内容支撑,其教育内容既包括知识、技能、习惯,又包括情感、态度、思想,既要发挥施教者的主体作用,又要培养受教者的主动性。
二、幼儿生命健康意识教育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找准教育教学切入点,要重视儿童的生命健康意识培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教育策略。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命健康意识
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生存和生活,这既是生命的寄托,又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教师要注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日常生活内容逐步引导、启发、教育幼儿,让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健康意识。
例如,结合幼儿日常作息和饮食等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解按时起床、睡觉、吃饭、活动是生命体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我们才能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也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注意饭前便后勤洗手,饭后漱口,注意餐具清洁,不要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也不要将玩具、衣物、文具等东西放入口中。通过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融入生命健康教育内容,既能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又能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生命健康意识。
(二)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树立生命健康意识
幼儿天性好玩,喜爱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开发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强度适中的各类游戏活动,并将生命健康意识教育融合进去,在激发幼儿参与热情的同时,达到增强幼儿体质、提升幼儿生命健康意识的目的。
例如,设计开展“生命健康守卫者”游戏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疾病”“灾害”,另外一部分幼儿扮演“小战士”,“小战士”手牵手围成一个保护圈,抵御“疾病”和“灾害”的不断攻击,如果保护圈被突破即表示防御失败。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活动感受,引导幼儿对活动前后的心理感受、身体变化等进行思考,体会游戏活动过程,感悟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要经常参加游戏或体育活动,通过增强体质来保证自身健康。
(三)借助真实案例促使幼儿形成生命健康意识
幼儿生命健康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提升幼儿的主观认识,让幼儿从内心深处赞同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保护,实现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案例来引导幼儿。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讲述童话故事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性。
例如,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千方百计地要吃羊,而喜羊羊和小伙伴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同样地,幼儿也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便与陌生人交谈,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遇到坏人要及时呼救。
又如,在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中,“邋遢大王”不注意卫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不刷牙洗脸,喝了尖嘴老鼠下过药的汽水,变得和老鼠一般大,最后只能在老鼠王国生活。这个故事告诉幼儿要注意饮食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做好生命教育的基础保障
做好基础保障的过程中,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影响和微观调控的作用,以制度作为保障推动生命教育,这样才能为生命教育整合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支持。具体到儿童的生命教育来说,首先要增加以生命教育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避免生命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以课程作为保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学校应当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课程体系的构建,立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受身心发展影响难以认知生命等各种抽象概念,因此,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整合资源,制定课程教学内容。辩证来说,疫情对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重大影响,但在教育中,疫情也能够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疫情相关的各项资源融入课程体系中,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更能加深儿童对生命的感知。
例如在课程教学中,以“疫情和生命”作为课程教育的主题,通过专题探讨,使儿童认识到疫情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幼儿感知生命的存在,并且能够热爱自己的生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受身心发展影响,他们更喜欢以实践和操作的方式学习各项知识。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使儿童能够通过实践以具体化的方式感知生命。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丰厚的人文情感和生命情感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班级内进行教育时也要创设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使儿童能够通过环境的认知正确认识生命。其次,学校或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绘画自己最喜欢的“抗疫英雄”,以这种具体的方式感知生命的价值。还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朗诵。这些具象化的方式都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感受生命。
三、结论
幼儿生命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还影响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幼儿的身心特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形式。将生命健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等内容中,引导并启发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于伟静.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试析幼儿园健康教育[J].新课程(下),2013(12).
[2]徐小燕.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建设研究[J].新课程(上),2014(11).
[3]郭晓丽.关爱幼儿生命安全保障幼儿健康成长[J].新课程学习(下),2014(2).
[4]刘海,雷吉红,杨晓萍.重大疫情向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J].教育教学研究,2020(3):32-40.
[5]罗琼.新冠肺炎疫情下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2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