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生活材料的优势分析
(1)生活材料形式多样、易收集
美术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幼儿美术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活材料一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它的形式比较多样化,而且收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人们经常用到的一些矿泉水瓶子、废旧纸箱、彩色的硬纸板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于这些生活材料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之前已经对它们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甚至对有些材料非常熟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能使其主动摆弄、操作和运用材料。同时,与传统的美术材料相比,生活化美术材料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在美术方面的探索需求。
(2)生活材料安全、易操作
多元化的生活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应用,不仅有助于美术活动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而且还能让幼儿的创作更加安全,更加易于其动手操作。幼儿对大部分的生活材料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幼儿将美术和生活进行有效的关联,对幼儿后续的发展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大部分的生活材料结构比较简单,幼儿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上手,这就能更好地吸引幼儿进入美术创作活动中,这不仅提高了美术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丰富了美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生活材料可促进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幼儿年龄比较小,正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生活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如,废旧纸箱,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将废旧纸箱创作出汽车模型、房子、收纳箱等。在这个过程中生活材料的呈现方式主要是由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决定的。因此,生活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最大化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其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2.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材料的发掘和运用策略
(1)合理发掘生活材料
想要促进生活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就要结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对生活中的美术材料进行主动挖掘。一般生活中常用的废旧物品都可作为美术创作材料,这些材料与常规的美术材料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不仅具有开放性特点,而且还具有低结构特点。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形状,能在一定程度上燃起幼儿探索的热情,调动幼儿自主创作的积极性,为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活材料都能应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这需要教师在应用生活材料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考虑,搜集生活中存在的美术材料,根据活动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筛选和分类。一方面可以搜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造型不同的瓶罐、丰富多彩的广告纸、五颜六色的线绳、大小不同的纽扣等生活材料,
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找一些乡土气息比较浓郁的材料,比如,具有特色的树叶树枝、形状各异的砂石、漂亮的贝壳、彩绘、竹编、泥塑等。这些生活材料无论是形状还是色彩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促进幼儿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诚然,这些生活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对这些生化材料的自我利用能力还比较差,需教师在落实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指导,带领幼儿以这些生活材料为载体创作出富有创新性的美术作品。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幼儿对各种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教师要对这些生活化的材料的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性可装饰材料,另一类是立体可创作材料,比如,各种各样的树叶以及大小不同的纽扣,包括一些其他可用来装饰的材料都可以被当作辅助材料使用。而各种各样的瓶罐、包装盒等,这些材料可以被当作立体性材料使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材料进行创意贴画,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总之,生活材料的挖掘是一门艺术,需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挖掘出更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美术材料,让幼儿的美术活动变得多姿多彩。
(2)合理投放生活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活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价值,需教师结合幼儿美术活动对生活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一般选择的生活材料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这样可以方便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种生活材料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行进一步了解,进而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变废为宝,体现生活材料的艺术价值,增加幼儿创作的自信心。鉴于此,教师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对生活材料进行合理投放,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善于观察生活,并自主收集一些有关于美术创作方面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将这些材料亲自投放在美术活动区域,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幼儿更好地使用生活材料。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经常能接触到的干树枝材料投放在美术活动区域。树枝一般随处可见,幼儿再熟悉不过,但在幼儿已有的认知范围内,他们觉得利用干树枝创作美术作品有点困难。在教师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涂料给干树枝进行上色,并亲自制作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黏土球将其黏附在树枝上,这时幼儿惊呼原来不起眼的干树枝也可以变得如此漂亮。
(3)运用生活材料拓宽幼儿想象空间
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更好地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材料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幼儿将美术创作与生活进行了更好的融合,对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有效地展现了美术的教育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想象空间的不断拓宽,而且还能丰富幼儿美术创作思路和方法,进而利用生活材料创作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同时,利用生活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还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激发幼儿主动创造的兴趣,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实现幼儿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进一步强化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效用。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多种化的生活化材料可以使美术活动更加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幼儿对美术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美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感知。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活化美术材料的价值,构建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设计出幼儿更喜爱的美术活动。
参考文献:
[1]洪双谊.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探究[J].智力,2022(03):43-45.
[2]董雪莲.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J].新智慧,2021(3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