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分为两类症状,首先是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是帕金森病主要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至中期会出现姿势平衡障碍等[1]。其次是非运动症状,患者在发病前后会伴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嗅觉障碍以及便秘等症状。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万人就会发生17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相关研究提示,此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等因素有关,但具体发病因素目前尚未明确指出。帕金森病因自身体质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且无法治愈,可通过积极治疗帮助症状得到有效缓解[2]。临床多以药物、手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护理工作对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康复辅助作用,而渐进式护理是临床中一种新兴的护理手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因此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60例帕金森病患者,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渐进式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为53-80岁,平均年龄为(66.85±2.4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5.93±2.58)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统计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
(2)均有完整临床诊治资料,且对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1.3排除标准:
(1)有过往认知功能障碍者。
(2)近期接受过康复治疗者。
(3)配合度低下者。
(4)精神或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详细了解患者资料,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简单运动康复训练,指导相关注意事项等基础性护理。同时做好详细记录。
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结核患者实际病情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卧床期康复训练。首先,患者卧床期间难免会产生诸多负面心理情绪,对治疗效果极为不利,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消除其陌生感,耐心倾听其实际心理诉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内心实际心里状况,寻找负面情绪的源头,有针对性展开心理疏导,调节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效果。同时与家属沟通,共同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与鼓励,让患者感受家人的关爱和温暖,提高治疗自信心。其次,指导患者进行面部康复训练,分别对面部、眼晴、唇部进行训练,通过睁眼、闭眼、鼓腮、吹气、嘟唇、抿唇等动作进行训练,每次以半小时为佳,每日早、中、晚各1次。最后,指导头颈部活动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呈坐位,逐渐实实施低头、仰头、头部左右旋转等动作训练,每次 20min 为佳,每日早、晚各1次。另外,还行对其进行定向力以及记忆力康复训练,可通过时间、地点、室内摆放的醒目标志物,让患者了解自己需要的物品位置,同时可训练患者计算能力,通过游戏,模拟购物的游戏形式,为患者提出简单的加减基础运算,逐渐过度到乘除法,让患者得到训练。也可通过聊天回忆以往经历,拓宽记忆范围,帮助患者早日恢复。(2)下床活动期康复训练。首先,患者可下床后进行四肢训练。指导患者逐渐步行训练,可通过有节奏感的音乐促进患者训练,按照节拍逐渐加强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应注意的是,患者锻炼需全程有人陪伴监督,避免出现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进行全身肌群训练。指导全身适当肌群活动,每次10min 为佳,每日坚持,可促进患者的腹肌、胸肌譬大肌等核心肌群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应持续训练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临床护理后,对各组数据结果比较。采用自制量表进行分析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如下:
1.3.1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况:包括认知功能、焦虑、抑郁心理,并实施组间对比分析。
1.3.2 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对护理前后实施对比分析。
1.3.3 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为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无效,效果显著 + 效果一般 = 总有效率,实施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统计工具均通过SPSS26.0处理分析,经归纳计数以(x̄±s)表示,运用t校对;计数以[n(%)]表示,则运用x2校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负面情绪
根据两组患者数据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心理状况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为(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况(x̄±s)
2.2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
根据两组患者数据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为(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前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x̄±s)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根据两组患者数据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内科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帕金森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中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危及到人体自主神经、认知、情绪、智力等功能障碍,同时相关研究发现,肢体功能障碍以及病情长期困扰等因素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对康复效果极为不利[3]。此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另外,有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康复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恢复效果。因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的渐进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全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和效果更为理想[4]。本次研究表明,根据两组患者数据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心理状况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为(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为(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了,以往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缺少护理综合性和细节化,康复训练中往往遵从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意愿,使其锻炼依从性不高,从而使康复护理效果不理想[5]。而渐进式康复护理主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恢复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通过患者卧床期间以及下床活动期间的康复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护理原则,尊重患者,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锻炼的适应性与耐受度进一步考虑为前提,逐渐增加锻炼难度。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负面情绪的疏导,调整积极乐观心态,给予患者更多支持与鼓励,坚持完成各项恢复训练。基于此,帕金森病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促进机体早期肌肉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心理状况,提高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且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在临床治疗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负面情绪,调节积极乐观心态,提高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秀娟.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长寿,2023(5):161-163.
[2] 张海宁.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5):200-201,210.
[3] 刘满玲.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1(45):121-122.
[4] 李凤. 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步态功能的影响[J]. 蛇志,2023,35(1):101-103,119.
[5] 庞珍.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糖尿病之友,2023(4):214-215,217.
[6] 冯孝清,田自菊,黄巧莉.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0,31(2):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