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对于我国教育而言,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极其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教育全方位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但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却存在着小学化倾向,这不仅失去了幼儿园教育的意义,此外还使得幼儿的童年美好生活缺失。本文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其次简单描述了调查的方法,并深入研究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最终在文章结尾给出了改革幼儿教育现状的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改善我国幼儿园教育现状具有重要作用。

一、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重视

目前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参加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年轻教师相比于中老年教师更容易接受新思想,然而这些教师大多数都是经历过各种考试才走到现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传授小学书本上的知识,希望幼儿可以从小接受这种教育方式。此外,这些教师还缺少班级儿童管理经验,虽说年轻教师富有朝气,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她们大多偏重书本知识,缺少教育实践经验,而且对于学前儿童的心里特点也不能良好把握,最终影响幼儿正常教育课程的开设。

(二)家长思想偏差

幼儿园学生家长对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开展的认识是具有功利性色彩的。首先,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有一技之长,以使孩子未来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同样是学前儿童家长为孩子选择各种特长班的基本目的。其次,幼儿园通常通过开设各种类小学班的渠道来开展学前儿童教育,以此来额外收取孩子家长的学习费用,不仅满足了儿童家长的内心愿望,还会为幼儿园带去很多额外的收入,使幼儿园的资金周转更加灵活。由此可知,幼儿园学生家长对于开展学前儿童教育具有功利性相对较强的认识,目标较为明确。

(三)社会大趋势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幼儿园均呈现出小学化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大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努力让幼儿从小接受小学的教育模式,几乎小学的每一门课程在幼儿园都会适当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按照幼儿园图书进行教学。实际上,幼儿园的成立主要目的是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秩序性、兴趣性、创新性等,而不是过早的投入到评比、打分中,影响他们的成长。

二、对策研究

(一)纠正教师的重视重心

年轻的师资力量固然好,但是幼儿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总结自身的不足,积累和学习相关的教学经验,为幼儿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按照我国幼儿的特点对教师进行详细的个人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多学习其它地区先进的教学观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努力为我国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就本幼儿园学生的教师而言,应该多查看相关书籍,努力改变自身的不正确想法和落后的思想,对幼儿园幼儿教育的开展进行正确、全面的认识,不要对幼儿施加太大压力;此外家长还应该加强和XX幼儿园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最新成长动态,不应一味重视他们学到了哪些小学知识,推动幼儿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纠正家长的传统思想

家庭幼儿教育具有个体性,它相对于幼儿园的集体教育形式而言,更能体现其一定的优势,因此,家庭中家长应该摒弃老旧的思想,充分提升对于家庭的重视程度。如果指导适时,指导恰当,幼儿将受益匪浅,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和人格修养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当父母表现出对小学知识的重视,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会各种小学学科的知识时,其情绪体验会感染孩子,使之渐渐的失去童年应有的纯真,同时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如果父母对小学知识表现出冷淡、反感也会使孩子受到影响,反而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托幼机构,不仅要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宣传帮助家长的责任。教师应告诉家长们如何为儿童选择合适的幼儿教育活动,还应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逐步掌握一些自然的、与他人交际的技能,并使家长逐步学会自觉避免向幼儿传达错误的价值观念或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教育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的情感活动是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孩子在学习时全身心投入,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所以在进行幼儿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时,要注重游戏性相结合,避免小学化倾向。根据幼儿心智启蒙的主要特点,教师在设置游戏环节时要保证游戏简单易懂,容易上手,不能太复杂,有时还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一起参与进来。例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幼儿歌曲《小燕子》,用这首简单轻快,形象鲜明生动的歌曲,把孩子们引入到特定的音乐学习氛围中。随后老师就可以给幼儿讲童话故事,带领孩子,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在这个时间内,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同时演奏特点要鲜明形象:要让孩子容易区分动物的形象。感受音乐后,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创造性表演,充分发挥孩子自由想象力。当孩子们尽情的表演自己的舞蹈之后,老师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实际上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整个活动教学的环节要保持秩序,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游戏结合教育的方式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状态,充分的考虑了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个体验过程。学前教学要带给他们快乐。让幼儿保持快乐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学习的体验。

结论

随着全面性创造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幼儿教育在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幼儿教育是发展学前儿童教育的必然,同时应该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学前教育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对家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孩子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的种种需要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去观察、了解、研究。因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同,学前儿童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地区呈现出小学化倾向,这也有待于教师去探索、研究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教师本身各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幼儿园都应当充分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使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刘丹遐.江苏学前儿童教师现状分析[J].早期教育,2009(12).

[2] 胡金娇.对学前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 2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