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必要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实现双向促进。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响应《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民族之魂、育人之基。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课程育人”的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育人”改变了过去德育任务仅由个别学科、少数活动承担,而大多数学科教学“重知识、轻育人”的局面,形成了全学科齐育人的新气象。在这一要求下,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进一步丰富和明晰了数学课程的目标,即培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中国人。
(二)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巩固、增强德育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便于高效课堂和深度教学的开展。例如,在数学课堂导入阶段,巧妙引入富含数学要素的我国悠久历史的知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新旧中国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在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效搭建了新旧经验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生活。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进步的当下,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展现出令人欣喜的一面,同时过往的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状况,为教师提供了问题分析的样本和改进教学的思路。
(一)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数学教师通过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主动学习,已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的意义,并能够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尝试。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中,基于教科书中我国不同省份面积的比较,拓展延伸到不同国家国土面积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通过了解我国铁路网规模、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交易规模以及“电商双11”网上销售量,来“数”说我国经济发展新成就;在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呈现近五年我国节能减排的成效,学生在绘制和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为环境保护作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体会大国精神及责任担当。此类素材的融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接地气”、生动且有温度,在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
首先,融入方式刻板生硬。部分教师在将爱国主义素材融入数学课堂时,方式较为刻板生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素材的选择与本课时内容关联性较低,仅将插入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作为本课时的环节之一,并未深入考虑如何与教学内容深度关联,由于其相关性较弱,对于本课时及数学教学的帮助收效甚微。第二,对于爱国主义素材,教学目标仅定位为感知层次,例如介绍我国数学文化、数学史或数学家的成就时,仅由教师或学生阅读大段文字材料,学生缺少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感悟,因此,难以发挥素材作用并且难以给学生留下印象。其次,素材陈旧单一。教材中的部分素材可用作爱国主义教育,但由于教材更新周期较长,其中的一些素材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已相对久远。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奥运中的数学”为例,其中选择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110米栏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跳水项目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的气手枪项目,即便是在上述三次奥运会中取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对于201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也相对陌生,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难以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三、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教师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或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三点改进策略。
(一)立足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对于教材中的案例,虽难保最新,但堪称经典。例如,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对于中国乃至亚洲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国人铭记。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苏炳添刷新的成绩,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切不可为求新意抛开教材,对于教材中时间较早却十分经典的案例,教师也应克服就教材论教材的思维,拓展新素材。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为课堂增色添彩。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系统,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情境,在视觉、听觉的盛宴中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时,播放不同交通工具在同一长度的路段中行驶的视频,使学生获得对于速度的直观感知,并引导学生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社会进步、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厚植家国情怀。
(三)结合实际生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应该与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到国家的概念,理解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与日常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内容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先进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时刻出现在生活之中的。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各国国土面积的数据:俄罗斯17098242平方千米,加拿大9984760平方千米,中国9634057平方千米,美国9629091平方千米。在这组数据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认识这些数据,并启发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我国疆域广阔的地理情况。此外,教师还应趁机渗透国土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国防观念,提升保卫国土完整、寸土必争的意识,强化学生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思想意识。再如,在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5。7%,第三产业增长6。9%。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教师设计题目的背景资料,也可以作为学生了解百分数应用价值的素材。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直观的数据认识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认识到新时期国家建设发展的成绩,进而强化学生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让学生从中华民族的数学发展历史、现代社会的发展成就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并在思想道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合下,让爱国主义走进学生心中,融入学生的行为模式,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在云.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6):155.
[2]杜豫.在多彩课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J].人民教育,2019(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