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DOI: 10.12721/ccn.2021.157065, PDF, 下载: 452  浏览: 2153 
作者: 张倩
作者单位: 济宁市科苑小学,2272000
关键词: 小学生;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有效性
摘要: 对于音乐的合唱教学,它不仅要求音乐老师自身拥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和涵养,同时还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要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学会才能算得上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分析在提高小学合唱教学有效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在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合唱的方法技巧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强硬地去逼迫学生去学习合唱,要创新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需要更多的是对于学生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让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既能融合到合唱中,又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保留个性的发展,进而更好的参与到更加有效的合唱学习中。

1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小学专业的音乐教师的缺少。

合唱对于小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但是对于小学学校来说,几乎很难有能满足条件的师资力量。因为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的缺失,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一般需要其他教师来代课,这类教师的音乐素养较低,专业的不对口,也会降低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也使学生消极学习,那么就降低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1.2 教师对于合唱曲目重要性的忽视。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的课堂中,老师一般只会要求合唱,结果的好坏,而忽略曲目本身所包含的现实意义,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观察,这对学生的创造和自我发挥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又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并且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较高,这使在合唱上教学难度上增大,教师忽视了合唱曲目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没有全面的学习合唱的技巧,降低了合唱的有效性。

1.3 部分学生存在合唱学习畏惧心理。

学校也不都是专业的音乐学校,小学生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音乐,这陌生的课程,会使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之中。作为初次接受音乐课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内心既激动又畏惧,而在面对新的事物不同的学生接受度存在着差异,在合唱模式下,与周边同学进行对比对于接受度差的学生易产生消极和抵触心理,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一方面,由于合唱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他们的演唱能力和水平还很低,大部分的小学生由于自身音乐素养水平低,就会很不自信,无法更好地开口唱歌,严重的甚至厌恶音乐。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师生单一的教和学,除此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探究,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自主积极探究的能力,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于合唱的参与充满了畏惧心理,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合唱的实践当中,降低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1.4 单一的合唱模式抑制了小学生兴趣。

合唱其实是需要学生们集体的参与的,而在过去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往往只是由教师进行教授,教师自己怎么唱,学生就集体进行模仿学习,完全没有创新性,对于合唱本身这个完整的过程往往得不到深层的理解,就没有情感的注入。在歌曲的演唱中,只有简单的复述,演唱中没有流露出感情,没有明显的层次变化,体现不出合唱的优美,缺少歌曲的灵魂,抑制学生兴趣。

2 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分析。

2.1 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我国现有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又存在着单一化,固定化等问题。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想使音乐教学得到有效性的提高,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多种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便能热情地投入到合唱学习中,从而更好的实现音乐探究,合唱的教学效率自然能提高。

2.2 注重合唱技巧教学,提升学生合唱的专业性能力。

合唱是一项集体表演,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有效配合,注意声音上的统一,协调和平衡,加上专业的合唱技巧,才能更好的演唱将歌曲表达出来,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合唱过程中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使他们信心倍增,合唱教学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2.3 结合小学生音色教学,以达更优的合唱效果。

合唱是各个不同部分的分配,而且合唱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音色特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去合理的安排演唱重要的部分或者乐段,而对于一些天生有音乐缺陷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乐段的安排,以更好的实现合唱效果的提升。

2.4 利用乐器辅助合唱课堂教学。

合唱对于小学生比较困难,如果加上乐器的话,学生演唱的效果会更好,合唱的效率会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歌唱的音准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如果加上乐器的配合,更能够使学生演唱中的音准、节奏、节拍更加的准确,所以利用乐器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提高小学生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展现效果,选择相应的乐器,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合唱技巧,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2.5 适当降低合唱歌曲的难度。

合唱本身就具有高难度,合唱教学更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他是有多个声部同时存在的,如果让学生分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练习,就会发生不同声部串音的现象,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本就属于一个初级阶段,难度设置过大,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自然无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为此,教师可以把不同的声部变成同等的,使合唱变得容易些,使学生自然投入到合唱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避免由于难度过大而导致合唱一次次失败带给学生的挫败感,让小学生丧失对合唱的信心。

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不需要急功近利,老师只需要通过循序渐进地方法去教授学生合唱的技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音色的特点,来实现合唱乐段的分配合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狮啸.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人间,2015,191(32):106。

[2]肖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4):81。

[3]林秋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 :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