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突破,2016 年起,将每年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以此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2017 年 1 月 18 日,“ 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 ”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成立,大中小学校 等单位自愿申请加入。在大力倡导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背景下,结合小学科学“宇 宙 ”和“运动和力 ”等模块,积极开发以航天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所提出的“立 德树人 ”的指导思想。在课程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攀 登的航天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开发航天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内涵
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以《新课标》对学生 的要求为基点,结合航天教育校本课程特点(表 1)。通过课程实践,旨在促进学生了解 更多关于航天航空的知识;学生能够根据情境提出交流观点,建立证据与观点之 间的联系。运用重组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进行初步的模型设 计。同时在动手制作与模型测试过程中,能够不断改进方案,不断调试模型, 培 养学生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与改进等能力;在实践探究中激发学生航天热情。
表 1.航天教育校本课程学生综合素养一览表
(二)打造学校特色校本课程
以航天教育为基点,结合科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融合数学,美术等学科知 识。利用“大单元 ”理念设计课程,再将课程降维分解,将大目标转化为相关小 任务。以目标指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设计星球、火箭模型, 制作与改进火箭模型,开展组间模型性能评比。通过边教学边反思,边教学边评 价等方式,构建“教-学-评 ”一体化的特色校本课程。
(三)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基
通过校本课程的的实践,加深对航天航空相关知识与我国航天探索现状的了 解,激发学生对航天探索的热情。推动航天精神,航天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促进航天情感,航天事业在青少年中的传递。促进学校科技教育质量提升,为我 国未来航天事业培养更多可用之才奠定基础。
三、落实航天教育校本课程的措施
(一)知识情境化,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中根据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与身心发展特点, 通过设置一系列情境,紧密联系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此实现学习目的,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制作星球模型时,提出情境:在一场“我是科学家 ”的展览现场,需要 你利用自己制作的星球模型为前来参观的人进行讲解,为使参观的人能够获取更 多的关于星球的客观真实地信息,你会从哪些方面考虑星球模型的制作?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小组交流,可以得出:制作的星球可以通过缩小相 同倍数后,真实的反应星球之间的距离,大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反映出星 球的特征,如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如土星有独特的光环;如火星和木星之 间有小行星带。通过学生将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将知识情境化,在学生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任务驱动化,解决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中,着重将学习目标降维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再将任务分解为相 关联的小任务。将所要解决的问题贯穿在小任务中,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将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设计制作纸火箭这一课时,可将制作纸火箭这一任务分解为:1.你想要 选择哪种动力发射纸火箭?2.火箭相关部位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制作?选择的原 因是什么?3.画出设计图。4.小组收集材料。5.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火箭制作。6. 纸火箭飞行能力测试及反馈。7.纸火箭的改进与再测试
通过将学习任务降维分解成相关小任务,将抽象宏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视 化的小目标,更加适应小学中高段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的过渡期或具备初步抽想逻辑思维的身心发展特点。
(三)学习合作化,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环节中提出的任务,结合任务自身的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小 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或集思广益,或分工合作,大家发挥自己特 长各自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如在前述的制作纸火箭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数字较为敏感,可以担任数 据处理员;有的善于绘画,可以承担小组内外观设计的任务,有的富有想象力, 可以担任火箭设计一职;有的善于动手,可以拼接完成火箭制作...。当然小组 分工并不是将小组内成员的工作完全分割开来的绝对独立,而是在各自擅长的岗
位上相对独立。不管主要负责何种任务,都应对小组内各个任务负责。
(四)评价多元化,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归纳与反馈,是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学习起反思学习 方式的作用,采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坚持“教-学- 评 ”一体化,在评价中体现与目标的一致性;体现教与学的融合性;体现学生能 力的发展性。将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 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现公平公正,注重促进学生发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如在设计制作纸火箭这一阶段中,设计利用如下过程性评价表(表 2)。
表 2.纸火箭制作与改进评价表
综上所述,立足于学生发展,结合航天教育主题,以《新课标》中“立德树
人 ”为导向,建设航天教育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课堂知识的理解, 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还可以推动学校航天课程资源建设。此外,笔者认为, 在未来航天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会逐渐注重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教育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中更加注重结合学生及教师日常生活经验生成课堂,增加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课堂中更加注重相互调适取向与创新取向,促进航 天教育校本课程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倪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117-119. [2]韩芸芸.发挥校社合作办学优势 ,弘扬航天精神——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 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3,(24):14-17.
作者简介:李凤(1995-),女,汉族,四川资阳人,成都市郫都区郫筒一小 ,教师。杨丽雯(1999-),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成都市郫都区郫筒一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