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效果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馆校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质,并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减少作业时间与减轻课业压力,馆校结合教学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已成为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拓展教育场所
(一)开拓网络空间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对各行业的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科技馆在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时,也应将互联网技术用于合作工作开展,为馆校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拓宽空间。利用网络技术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是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的最佳方式,网络空间开展教学降低了科技馆参与教育工作的难度,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有助于馆校结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育价值,达到双减政策的要求并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科技馆建立的网络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且具有包容性强、开放性强的特点,更符合现代青少年教育目标。
(二)多元化教育场所
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课堂,各类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丰富了教学场所,既能够减轻青少年的课业压力,又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馆校教学模式时,科技馆科普工作者要积极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使用于教学的场所呈现多元化特点。在公共机构中开展教学工作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显著提高,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质量更高,青少年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更容易发掘青少年潜在的创新能力,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二、丰富学习资源
(一)加强科普工作者培训力度
科技馆科普工作者是丰富学习资源的主要人员,馆校结合教学方式对科普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充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科普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较强的资源开发能力。面向科普工作者开展培训能够为科普工作者提供系统化学习机会,了解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最新研究结果,调整资源开发方式,使学习资源满足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负责学习资源开发的科普工作者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丰富科普工作者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作为主要培训内容。
(二)建立合作激励机制
馆校间教育人员合作不深入是学习资源开发难度大的主要因素,因此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在开发学习资源时,应重视馆校教师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并建立激励机制深化合作关系,为丰富学习资源创造条件。通过建立合作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科技馆科普工作者的合作意愿,馆校之间形成统一的教学规划与教学进度规范,在教学工作开展中遇到问题时可进行交流与沟通,制定最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馆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处不同环境,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习资源开发工作效果的优化,为馆校结合教学模式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是丰富教学资源的关键步骤,也是作为馆校结合教学模式高效开展的基础条件,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在整合学习资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以及场馆资源等,深入发掘资源的潜在价值,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资源支持[1]。第二,突破已有教育思想的限制,创新资源利用方式,使学习资源具有极强的衍生能力,丰富可用于馆校结合教学的资源种类,最大限度提高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整合教学资源是强化资源开发效果的最佳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便于为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更多思路。
三、明确馆校结合价值诉求
(一)加强内涵建设
为发挥馆校结合应有的教育价值,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应重视新型教育体系的内涵建设,确定馆校结合教学模式蕴含的价值,使该教学体系可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形式。首先,确定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开发青少年的求知与探索能力。其次,确定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对青少年人生发展的意义,通过场馆与学校的结合为青少年搭建通往社会的通道,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确定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通过馆校结合教学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欣赏展品的机会,有利于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对文化的兴趣。
(二)学生为本
双减背景下的科技馆参与教育工作需将教学工作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转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身份,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培养青少年的自主学习能力。馆校结合教学方式的教学过程开放性较强,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中科普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展开对人生的思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科技馆的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思想水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成长意义、丰富生活经验并关注生活本身,就代表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效果显著,达到创新教学体系的目标。
四、创新教学模式
(一)提高互动性
互联网技术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采取合理措施将互联网技术用于教学可使教学方式更具有趣味性,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意愿。利用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给青少年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数字人文技术、智能定位、VR技术是提升教学互动性的常用现代技术,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利用这些虚拟技术可为教学工作开展创造更加生动的情景,青少年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得以完全体现。
(二)馆校教学衔接
为保证双减背景下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应加强馆校之间的教学衔接,提高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整体性。首先,科技馆需明确自身教学责任与教学工作开展要求,保证馆校结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的条理性。其次,通过适当的教学衔接方式提高青少年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调动青少年在场馆中学习的热情。最后,让青少年对科技馆学习模式的实际感受进行评价,便于科技馆科普工作者调整衔接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五、构建完善合作机制
(一)借鉴经验
馆校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可借鉴的实际教学经验少,因此科技馆科普工作者在探究教学实施方式时可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2]。馆校结合教学方式在欧美国家发展时间较长,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科普工作者可吸取欧美地区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馆校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条件,制定高效的馆校结合教学方式,提高双减背景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明确合作目标
馆校合作的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科技馆参与青少年教育过程时需贯彻这一合作理念,始终将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合作目标,充分发挥各自在教育中的优势,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使合作机制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且具有发展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馆校结合教学是双减背景下青少年教育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对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科普工作者应重视研究馆校结合教学的开展方式。在实际应用馆校结合教学模式时,科普工作者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馆校结合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妍静.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1(12):145-147.
[2]周洋.在线教育模式下馆校结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科技视界,2021(34):84-85.
作者简介:姓名:李娟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5年7月;籍贯(具体到市):陕西西安 民族: 汉;最高学历:研究生 ;目前职称: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