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整合路径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104, PDF, 下载: 124  浏览: 1267 
作者: 邓玉芳
作者单位: 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中心幼儿园,425405
关键词: 幼儿园;信息技术;整合路径
摘要: 幼儿园教学活动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强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只有幼儿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可对知识进行感知、体验,从而做到快速理解、有效内化、灵活运用。由于信息技术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兴趣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所以,其被应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教师必须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不同教学领域中的方法,不断改进和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幼儿园教学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该阶段的教学可直接影响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信息技术不仅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轻松和有趣,还能使教学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促使更多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投入感和代入感。所以幼师需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本文就此进行研究,旨在为幼师提供参考,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优势

(一)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幼儿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无法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探究中,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影响。而信息技术可使知识以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在幼儿面前,由于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二)优化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中,幼师讲授的知识只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且采用的教学方式为幼师讲、幼儿听。而互联网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幼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相关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幼师还可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生活化内容,使幼儿对相关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因信息技术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被引入幼儿园的,而素质教育提出幼儿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了。因此,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如情境创设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因其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同效用,所以幼师需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整合路径

(一)音乐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

为了营造更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在合理引导下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就需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在美育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显著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还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同样可融入信息技术,构建更具有吸引力的音乐课堂,带领幼儿全方位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与美妙之处,最终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高。很多幼儿都非常喜欢唱歌,经常会出现哼唱的情况,而这也说明幼儿十分喜欢音乐。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兴趣低迷的情况,缺少充足的探究欲望。这是因为教师未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只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并未留给幼儿充足的探究和学习空间,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沉闷和单一。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从网络上搜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更多演唱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学《粉刷匠》时,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粉刷匠劳动的图片、视频等,带领幼儿了解粉刷匠的工作。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同时配上对应的音乐。在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掌握演唱歌曲的方法,还能实现思想层面的成长。在完成音乐作品、视频的播放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粉刷匠的工作吗?你们能否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你们想成为家里的粉刷匠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实现音乐素养的提高。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成长规律、身心特点等,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努力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音乐课堂,给幼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学习体验。只要幼儿能全身心处于丰富、立体的音乐情境中,就能更好地鉴赏和感知音乐,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语言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阶段正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幼儿不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那么就容易出现无法顺畅表达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需将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作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使幼儿能在正确引导下提高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加入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更多幼儿能主动参与到语言教学活动中,最终实现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和整理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趣味视频,再让幼儿在完成观看后进行模仿和实践演练。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喜好等,将其分为若干小组,提供不同类型的话题,鼓励幼儿进行全方位互动和交流。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充分的时间,保持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儿歌视频播放出来,带领幼儿反复吟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将会得到有效激活,能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教师可关闭视频的声音,鼓励幼儿自由地想象和联想,思考视频中人物对话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表达。

(三)信息技术在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教学是为了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生活;增进社会学习,促进社会化。但在社会教学中,幼儿难以快速理解教学重难点,这对社会教学的开展效果造成了影响。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节约用水》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使幼儿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使幼儿形成节约用水的观念。而大多数幼儿因学习能力有限、生活经验较少而无法快速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幼师可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教授前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如下:一滴水珠宝宝跟随着音乐跳动,当它跳在枯萎的花上时,花立马开了;当它跳在干枯的树枝上时,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当它跳在小猫身上时,小猫立刻活蹦乱跳;当它跳在快要渴死的人身上时,他健健康康地站了起来……由于多媒体课件足够生动形象,所以幼儿可快速明确:一滴水可以使快要枯竭的生命拥有活力,是生命的源泉。之后,幼师可播放浪费水资源的视频,并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探讨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尝试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和多种功能,使幼儿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可尝试在音乐教学、语言教学、社会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齐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52—56+58.

[2]闫娟娟.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参花(下),2021(5):100—101.

[3]沈小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点燃幼儿的艺术火花[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