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指导策略
摘要: 高等院校学生自身素养与就业的能力培养将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深入探讨的是高校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义,提出高校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指导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进步进程,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基础,高校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需要与社会的创新要求相对应,努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作出自身的贡献,由于各个高校实施的扩招政策,导致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成为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所以,高校在开设基础文化课的前提之上,还需要密切关注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价值体系,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就业与思政教育指导融合的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热情低,参与度不强和认知存在偏差的现象。这种学习状态就会让思政教育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有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一直沿用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不能与现今社会发展的现状相融合,造成思政教育效率较低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充分融合就业指导思想,创建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清晰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约束自身的行为,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将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保障。

一方面,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单单只是专业技能方面,更多的是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这就对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在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规划,辅助学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高校所进行的思政教育还需要涵盖更为丰富的知识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政治素养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多种实践课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毕业之后,帮助其尽快进入到就业状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就业与思政教育指导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教育目标,提高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目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通过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在思政教育的指导之下形成合力,帮助尽快实现教育目标,才能在学生的成才成长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问题。在目标导向的作用下,通过多种方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助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高校需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工作,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择业就业观念进行引导,充分融合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另外,高校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在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时,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持。在学校范围内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提供更大的助力。

(二)探寻教育方法,发挥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最大优势

以往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中,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讲座和课堂传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不能实现相应教学目标。高校需要对此现状加以高度重视,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类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的关注度。

一方面,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去了解当今市场的发展变化,针对现行的就业问题进行充分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就业实际状况。

另一方面,学校实施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同时,还可以举办研讨会和座谈会,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三)创新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效结合

在高校推行思政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仅仅针对思政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则不能充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促进就业的目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明确办学目的,结合市场就业发展情况去调整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紧密连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受错误思想和各种诱导。高校如果不能加强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则会出现一定的思想偏差,给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还需要不断渗透职业规划内容,帮助学生科学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走向,及时调整专业学习的重点内容,为未来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构建教育队伍,给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

在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是重要的角色。高校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障对学生实施高水平的教学,有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首先尽可能搜集当前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思想。其次搜集更多的行业发展态势、市场人才需求,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再者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校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从校外聘请专家举办各种类型的就业专题讲座,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在学校内部可以积极开展更多的教师交流活动,让思想政治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充分交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融合技巧,共同提升教学合力。从学校内部构建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和物质奖励,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让思政教育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

三、结语

高校重视就业指导和思想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从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利用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在未来就业的激烈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濛濛.高校思政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思考分析[J].才智,2021(15):25-27.

[2]]葛奇伟.后“疫情”时代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82-85.

[3]]谷丽.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1(16):164-165.

[4]]宗晓蕾,汤龙升,张泽南.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展望:基于2008-2019北大中文核心和 CSSCI论文的统计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21(03):41-47. 

作者简介:刘睿(1982.08—),男,籍贯:安徽合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