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阶段,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认知能力较低,不能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形式和构造,观察的容易忽略欣赏对象的内容,而三至六岁的幼儿思维往往是通过对事物的造型、色彩和动作来思维的,幼儿更能靠自身的感觉对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可以触及到的事情产生好奇心,幼儿对作品的风格敏感性较强烈,因此老师有意识的指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颜色、造型、结构等方面的欣赏,让艺术观赏更加生活化,幼儿们更易于沉浸在欣赏中,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事物,更易于幼儿所喜欢和接纳,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好处
(一)美术欣赏教育,有助于发展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孩子们先天就喜爱美的事情,但孩子们对于美的认识却不同于大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感受、认识着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不论是花草树木,或是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审美,甚至成年的穿衣打扮,这些都不能错过,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所欣赏到的美。
(二)美术欣赏教育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孩子们对抽象艺术作品做出反应的热情程度,对线条、造型和颜色的感知水平,以及围绕着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而进行的想象能力等,是大多数成人所没有的。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对每一个作品的理解创造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只知道自己的小世界,对于大世界是未知的,不了解的。世界上的建筑、世界上事物种类很多,很多幼儿都没有接触到,更不可能了解,所以借助著名美术作品和亲身生活体验、让幼儿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例如欣赏各国的服饰、风俗习惯,了解服饰的色彩特点,快速提升自己欣赏能力,从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使幼儿积极情感的养成
幼儿通过美术欣赏去体会到作品的情感,能够促使自己情感得到满足,这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欣赏妈妈的孕肚这个作品,不仅欣赏了画面的丰富的色彩,还感受到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了解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引发幼儿对家人的爱,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非常有效果。
二、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生活化的运用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是少不了的内容,而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和促进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生活化体验感受,我们开展了集体教研,通过探讨、实施得到认为更好开展的办法,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一)美术欣赏作品内容应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实际理解
在进行儿童绘画鉴赏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孩子日常生活,找到适宜的生活材料内容,使孩子产生自身的审美体验,作为老师应有效的去研究,对素材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刻分析、探究,对生活化教学材料进行反复实践,让孩子在美术欣赏中得到愉悦的体验感受,最后根据实践对生活化内容加以欣赏拓展, 拉近生活实际与美术欣赏之前的距离。中班可以选择《百鸟图》,在这个美术欣赏活动中选择的就是幼儿知道的鸟,有前提经验,再欣赏鸟的形态,会更加加深印象,再观察羽毛的多种色彩,这样和生活相关的作品幼儿更容易感兴趣。大班选择冷暖色的图,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太阳,说出太阳是什么颜色,照在身上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说出用红橙黄来表现太阳,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冷色可以出示冬天的景象作品,让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看到之后的感觉,,突出这些颜色像冬天一样,给我们的感觉很冷。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冷暖色的知识点,不是死板的教学。
(二)美术欣赏作品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
欣赏的作品应该符合幼儿园各年龄段,从作品内容的选择,可以选择人物画、动物画、风景画,还可是大自然风光中的四季风光、花草树木、等,都是生活中对儿童绘画欣赏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些创作内容和景观都可以让孩子们积累理解美术的经验,也有助于对孩子们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审美认识教育。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去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幼儿欣赏美的积极性,增强欣赏过程中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例如:教师在给幼儿欣赏生日会的一幅画,在活动开场的时候,教师不要主动去介绍,要充分让幼儿去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做些什么?等等,教师一开始如果讲解,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影响幼儿自己的想法,扼杀幼儿自己的想象力,应该给予幼儿观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教师应引导幼儿深层次观察、联想、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四)利用感官、肢体动作表现美术欣赏作品内容
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加深对作品的欣赏程度和理解,有利于幼儿欣赏水平的提高。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剪纸教案《美丽的蝴蝶》,教师引导观察蝴蝶的各种造型和花纹,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再用动作去表现蝴蝶的翅膀,请幼儿参与表演蝴蝶翅膀飞起来的动作,这也离不开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最后用折、画和剪的方法剪出美丽的蝴蝶。根据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有效欣赏指导。
三、幼儿美术欣赏生活化教育的成效
美术欣赏内容教学上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促进幼儿美术欣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教学情景生活化
在对孩子开展绘画鉴赏课程时,老师使用最大的方式是讲解,分析。而这种时期往往是在情景中更易于体会,可以切实使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说话"。作为教师,还需要主动指导孩子将生活经历运用到艺术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传授孩子一些观察的方式,如:观察细节、依序观察、鉴定前后近远等,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问增强孩子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孩子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强烈程度,以及孩子对线条,造型和颜色方面的直观体验与掌握,以及孩子在做所表现的意想与情感性领域方面所进行的充分想像,在许多时间大人都不如小孩子。他在欣赏与教学活动中常常体会到某些老师所不能体会到的事情,说某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话。在此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孩子的想法,保存孩子的意识象限并进行培养,以培养对孩子的鉴赏力。
(三)利用日常生活带动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培养观察意识,提升表现能力
开展对同主题设计风格的作品对比赏析;同主题不同表达水平的对比赏析,让孩子们在理解表现形式和感性选择的时候,教师也给出了颜色,造型,或者相对,平衡,反复转变的形式美和意义美理性点拨。所有的教育都和生活息息相关,美术欣赏活动中我将会继续从生活化角度开展教学,增加幼儿美术欣赏之路,架设美术欣赏生活化研究桥梁,培养幼儿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易镜荣.美术鉴赏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蔡正菲.美育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