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对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和设计,往往课堂氛围比较呆板枯燥,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在此分析小学音乐教学期间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望能给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引言: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加强音乐学习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趣味性教学方式,具体地总结趣味性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音乐属于艺术类课程,音乐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对音乐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进而促进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其次,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其形成某些音乐方面的特长,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积极参加一些音乐活动,这对于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抒发其情感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的话,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其发现音乐中的美,并且鼓励其利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去创造美,这对于小学生审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非常有益。

二、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巧设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需要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喜好,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设计工作。小学生往往对游戏具有较高的喜爱度,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实际音乐教学中,笔者尝试把单调的音乐知识与情绪化的游戏相结合,打造生动的音乐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很投入,情绪都很高涨,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情感得到很好的表达,把音乐游戏中所要表现的节奏、音乐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现始料未及。

(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音乐的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内容。而音乐是小学阶段典型充满情感的一类课程,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音乐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程,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背后的价值和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价值,就需要从生活入手,不仅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更以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而言比较熟悉,也蕴含了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例如,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在课程开始的几分钟内,小学生的状态往往还未完全进入学习之中,而且自己的课堂集中度严重不足。而此时,教师即可播放一些有关小动物叫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能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听到过类似的声音。通过这样开放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构建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并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融入课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三)将音乐知识趣味化

乐理知识是小学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好乐理知识除了可以帮助小学生夯实音乐学习基础,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乐理知识相对枯燥,部分小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影响其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将乐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又充满趣味,这样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乐理知识,还能让其认识到乐理知识学习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音符知识教学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发音,然后让小学生注意数一下教师唱到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之时分别拍了几次手,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对音符时值的概念和这三种音符之间的差异有一个了解。小学生对该乐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其自己边拍手边发音,自主感受三种音符的差异。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复杂的乐理知识,还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乐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培养其音乐学习兴趣。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音乐学习情景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我国小学音乐课程都融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提供图像、音乐等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的趣味化教学策略与方法,率先奠定重要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摒弃传统以板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使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并适度引入合适的多媒体内容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元、精彩。

(五)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势必会削弱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优美动听以及自然流畅的语言、包含感情的语调,描绘歌曲中的情境,推动学生积极地想象,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

结论: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需要音乐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音乐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等,落实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工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更喜欢音乐,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魅力中国,2019(44):1.

[2]陈鹏,李慧芳.浅析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趣味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5):121.

[3]魏英.音乐净化心灵,旋律唤醒灵魂: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