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
DOI: 10.12721/ccn.2022.157002, PDF, 下载: 280  浏览: 2809 
作者: 刘向梅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中心小学,261400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摘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小学是学生面对面交流、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营造音乐氛围,以突出自身的优势。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小学音乐教育经验,阐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课堂合唱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有一定用处。

前言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所有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于音乐课的认知是怎样呢?可能觉得就是一节课外课,在笔者看来,音乐学习是学生感受世界、欣赏世界之美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视听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一种载体,具有传承人类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功能。音乐教育因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艺术形式,能增强学生的整体凝聚力和互动性。由于当前合唱教学的独特性,教师对合唱教学重视不够,师资培养目标不明确,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本文将对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关于合唱教学法的措施,希望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将来的更好发展做准备。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审美能力和意识的相关培养不够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忽视了学生道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于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微乎其微。小学音乐在被低估的同时,也缺乏创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音乐兴趣不大。

1.2充足的音乐课程难以保障

前有新课改,后有双减政策,虽然关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在各种大压力下,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关注考试的结果,甚至很多音乐课时间也会受到文化课的影响。普通小学的音乐是一周一两次,但这些宝贵的课时无法保证,要么被文化课占用,要么是班主任要求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复习各学科的文化知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

1.3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传统意识教育中诞生的。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独裁者”。教学内容以老师灌输为主,小学生很难积极主动的学习,严重阻碍了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意识的建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相关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体系未健全

小学教育往往只注重主要科目如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而忽视音乐等方面的教育。结果还表明,不实行音乐教育的小学仍然还有很多学校,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扼杀。还有的小学没有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也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思维。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具体考虑

要搞好合唱课的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素质。各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学生对高节奏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具有一定形象和美感的音乐作品,而年长一点的学生则喜欢带有情感气氛的音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程度不同,积累的知识水平也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合唱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差异,找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级学生在音域和音色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低年级学生齐唱是合唱的主要方式。三、四年级可练习基础二声部演唱。而当学生成长到五年级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小学音乐老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将二声部合唱作为重点进行课堂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合唱难度。

2.2加强各种合唱的基本功训练

首先是姿势训练。如果整个合唱队伍统一姿态,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合唱队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更好的视觉体验。体式要端正,上身挺直,胸前吸气,表情自然,略带微笑。好的歌唱姿势,不仅可以给整个合唱团队带来良好的表演效果,而且有助于整个团队保持一致,能大大提高合唱训练的效率。二是听力训练。在小学合唱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要在课堂上精心挑选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动。倾听时,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分析歌曲的音色、音调、和声等,引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然后是很重要的发声训练,其技巧掌握是合唱教学的基础。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他们的发声方式,尽量使音色一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通过对呼吸进行必要的呼吸训练,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保持稳定、有规律、合理的呼吸,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呼吸,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在合唱中保持一致,有利于表演更有秩序。

2.3老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相应的难度调整

合唱团教学中,一位教师要教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的教学表现难以达到统一的水平,但这也是合唱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在保证作业效果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合唱难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引导和改进,确保学生学习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融入整个合唱。除了分组教学,合唱教学中要掌握呼吸的变化与高音的衔接,掌握高音与重点难点,使学生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提升音乐学习能力。

2.4利用多媒体开发更多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地方都将多媒体纳入课堂教学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尤其是在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视觉、立体的教学体验。假如用多媒体来帮助小学的音乐教师进行合唱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场地和相关的教学设施,学生们不必再每次都要进音乐教室学习音乐了,现在他们可以随时学习,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音乐熏陶。而多媒体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共享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向专业教师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多媒体开发技术,提高整体能力。

3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合唱教学的管理策略

3.1明晰合唱各个部分的重要作用

合唱教学中,教师作为合唱教学的组织者,要注意各部分的分工。由于小学生的声音还处于不完全发展的状态,各学生的声音状况各不相同,应根据学生声音的特点划分声音,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2老师发挥指导作用,增强合唱整体性

合唱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如果学生互动性,整体性差,那么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述合唱技巧,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给出完美的合唱曲目的呈现。

3.3利用多种乐器设备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老师除了对学生合唱技能进行培养和指导合唱之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乐器去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在各种乐器的引入中,学生将对其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趣,或许是钢琴,或许是吉他,或许是其他。浙江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感,增强新鲜感,提升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学校音乐教师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种乐器丰富课堂等,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做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董亚红.浅析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黄河之声,2017(17). [2]刘金.探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及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3.

[3]王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音乐教育,2018.

[4]田碧霞.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