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方式
DOI: 10.12721/ccn.2023.157251, PDF, 下载: 302  浏览: 1322 
作者: 陈雨欣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当代传媒;多元化;音乐传播
摘要: 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在内容上,音乐和文化形式的有机融合,找到了共同点,打破了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传播形式上,移动数据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笔者本文从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和新兴音乐传播方式进行对比;新媒介环境给音乐传播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探究媒介技术变革下当代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方式。

一、当代音乐传播中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与新兴传播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当代的音乐传播方式非常多样,而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电视、电影、CD、磁带等传播方式也能有效的传播音乐,新兴的传播方式包括网络中各种形式的新媒介环境下,如短视频、数字音乐传播等方式。这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方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体的界限,按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兴传播方式来进行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分类方式仅是按照其科技手段发展的方面而言,不论是传统还是新兴的音乐传播方式,都有着其重要的无法忽视的传播作用。

二、当代音乐传播中新兴传播方式

新媒介是相对传统媒介而定义的,在如今的 21 世纪我们定义的新媒介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交互电视等。新媒介的技术层面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是呈网状的 24 小时待命,密度极强到全部覆盖,信息从过去的简单符号转向多媒体。新媒介的发展速度飞快,不需要任何过渡期,仅仅几年就拥有了多种受众群体。新媒介延续了网络媒体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在二十世纪末,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网络媒介基本等同于新媒介。网络的先进性注定了它会是传播新技术的产物,而打破了原有反馈环节薄弱,传播方式单向的缺陷,源自于它的交互性,除此之外,新媒介可以使几种不同类型的传播形式统一在一个系统中,信息的形式变得更加的繁多,受众在接受的方式上也不像之前那样的单一。

近年来,网络不仅仅在人们生活中提供了一种与现实社会相仿的线上虚拟社交平台,也随着电子技术的更新成为了一种音乐传播媒介。网络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平台,给众多良莠不齐的流行歌曲作品提供了全方位的传输途径。这些作品从往日的无人问津到风靡全国,人们从网络上可以任意选择平台去下载喜欢的歌手的作品,观看歌曲mv以及下载伴奏、在线上看歌手演唱直播等等。这些都凸显了网络传播海量信息、高速传播的优势。网络无疑成为了音乐传播的重要方式。

(1)微博实现流行音乐在媒介上的融合

微博能够将音频、视频、以及消息的组合传递给受众,所以这种模式在中国流行音乐方面的应用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合力的今天,微博很快找到了第四媒介和第五媒介的关系将互联网和手机联系在一起的传播新思路,在微博网页的基础上推出了手机上的App智能客户端。

微博App的上线实现了音乐传播的高速发展,例如2015 年周杰伦的成都演唱会,网页微博和App微博就进行了一次通力合作,微博选择在演唱会开始之前,利用口碑营销转发大量相关的音乐信息,这里面有在家里看着别人“直播”的受众,也有着身临现场的各位歌迷,这种广场式的“狂欢”使在现场歌迷观众更加愿意通过手机微博实时分享现场信息。因为现在的演唱会都不会全程的官方媒体现场直播,所以不能到场的各位受众都可以通过这种图文直播来了解演唱会的进度和高潮。微博作为新的中国流行音乐在网络上的传播通道,在传播音乐这方面达到了“媒介融合”的目的,在新时代为音乐传播做了很大的贡献。

(2)短视频的兴起增大音乐曝光率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并且进步的基础之上,与短视频的融合也成为了一个趋势。2017年3月,抖音等平台的短视频带着极具动感的音乐和富有创意的舞蹈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丰富了更加有效的宣传渠道和资源。从2017年短视频大火到2021年,抖音“爆曲”、“神曲”频出,使大量音乐作品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火遍各个角落,抖音这个软件同时也被音乐行业视为“热歌制造机”。

(3)微信形成新型的音乐传播模式

2011年微信作为一种通讯软件正式上线,它的功能在通过无数次内测和市场调查不断也进行完善。微信几乎每次更新都会出现新的功能,直到4.0 版的微信中添加了用户可以相互分享在各大App中音乐的功能,微信就开始具有了音乐传播功能。不论是好友之间相互分享还是发朋友圈,以及在公众号中添加音乐作为背景,这种功能将好友之间分享“耳机”的一种简单私密的音乐分享习惯转为线上的音乐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以一种更加具有亲切感的方式让流行音乐得到了一个更好的传播途径。

三、当代新媒介环境给音乐传播带来的影响

1、媒介技术变革背景下从模拟到数字方式传播

在过去的传播媒介时代,指定的音乐存储媒介是人们获得流行音乐的唯一方式,好比 CD、磁带等等。当一个歌手出了新专辑,我们只能通过购买这种专门收听音乐的载体,才能够听得到,然而在新媒介环境下,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带领了音乐爱好者迎来了存储、下载一体的时代。不仅如此,过去手机是手机,音乐播放器仅仅存在于随身听、mp3的时代已经消失,人们可以在手机或者 ipad 上收听音乐,省掉了多类电子产品的成本。这样的变化冲击了过去的音乐销售的模式,因为音乐产品的非载体化致使音乐生产也不会再把生产、宣传此类环节做到事无巨细,销售产品更加信息化。而过去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产生利润的模式也不复存在,从而转向网络购买音乐产品,简化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销售模式。

2、新的传播方式下音乐发展的新问题

新媒介环境下产生了一种相较于以前不同的新趋势就是对于歌手的形象包装过渡,将重点放在在形象的营销上,忽略了歌手作品的价值,使得整个乐坛的环境以及歌曲的传唱性以及歌手的作品的质量等等都大大不如以前。即使中国流行音乐,自九年前的违规整理到四年前的“专项行动”关于媒介环境的管理一直在进行着,但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大众文化将歌手的角色定位为一种商品,所以就注定为了要产生效益不得不对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进行深度的研究,而音乐产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所以就会过分的在意多数消费者心理偏好。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视听文化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但即使是在国内以其快速发展的流行音乐向世界乐坛冲击。经过音乐传播,不少音乐家、歌手在国际乐坛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使经典的作品早已登上了世界舞台,但是流行音乐的传播还有待发展,所以我们关注和继续探讨音乐的传播发展,并且积极地运用不同的音乐的传播方式,向公众传播着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奇.大众音乐传播的社会心理观照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4):66-70.

[2]赵志安.音乐传播的“模式”研究[J].音乐研究,2011(05):116-127.

[3]曾遂今.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音乐表演空间与舞台——音乐传播媒介的广义解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365-375+411.

[4]胡兵,杨晓鲁.音乐传播方式的嬗变[J].人民音乐,2005(05):39-42.

[5]赵志安.音乐传播学科认识导论(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04):14-19+52.

[6]周景春.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4,31(0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