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初中音乐教学在审美、实践、文化等层面的教学价值,建构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初中音乐课堂,关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从而养成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构建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因为音乐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这是一种无关紧要的东西,这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无法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阻碍了立德树人的目标。然而,随着全面推进和普及,已经不能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了,目前的综合素养评价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审美意识、音乐鉴赏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对音乐的研究而产生的。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音乐学科的基本素养是指在音乐学科中进行的,它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层面。
(一)对音乐本质的美学认识
《2017年》新修订的《新世纪》中明确了概念。在音乐学科中,美学是以听觉为中心的,以听觉为依据,以对音乐的基本感觉为依据,以感觉为依据,对音乐的构成元素和功能进行了心理上的反映。初中时期,学生基本已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在这种基本的审美意识素养下,要通过听觉去挖掘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理解各种音乐作品的类型和文体特征,吸收音乐知识为自己所用,配合其他感官的共同反应,促进后期的音乐表达,进而形成系统的美学体验,进而提高音乐的审美水平。
(二)艺术表达对音乐的基本素养
音乐新课标中的“艺术表演”是指通过演唱、演奏、创作等音乐活动来实现音乐的艺术和感情的锻炼。艺术表达是一种把音乐技巧的外在表达方式。“演唱”要求学生对歌曲具有独特的认识,能够根据歌曲的特点,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形式。“演奏”要求学生掌握乐曲的节奏、旋律和风格,并能正确地弹奏。“创作”不要求学生从事专业的音乐创作,它以培养其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一套教学技巧的表演。通过培养同学们参与音乐的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性和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水平。
(三)对核心能力的文化认识
在新课标中,文化认知是指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来提高对不同文化环境和场景的审美、认知和判断的能力。音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它的文化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对文化的认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呈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一素养的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而这种精神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二是中西音乐作品所反映的音乐文化差异较大,必须在不同的音乐文化面前实现相互的了解和相互尊敬。
三、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通过创造学生最好奇、最能引起情感共振的视角,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创造出符合学生情感的情景。比如《让世界充满爱》,老师用课件展示了一段关于“新冠肺炎”的感人故事,让同学们从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了冲击,从感情上理解了大爱,于是老师向他们展示了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所以,创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兴趣的音乐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以音乐的表现力为基础,提高艺术的鉴赏力
在音乐课堂里,要有对音乐的领悟,要有对音乐的认识和表达,要注意音乐的表达特点,从“感”向“知”。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例子,老师在让同学们聆听整首曲子时,要注意到力度、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因素,并在聆听时将问题带入思考、判断分析,进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音乐。另外,音乐的表现性也并非只有力度、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的体现,也可以从音乐体裁、流派等方面深入,在聆听、思考、总结中提升了学生的美学感知。
(三)加强创作、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将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特定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他们的审美体验,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的美学感知,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水平。提高初中生的表演技能,除了歌唱和表演技能外,还要体现出同学们在表演时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创作阶段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表达空间。如果是分组,则由团队自行设计,并在团队表演中给予鼓励和认可。
(四)加强跨领域的英语学习和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性,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音乐课程中,老师可以结合音乐的实际情况,将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融入到音乐的教学中,使他们能够把音乐和文化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音乐的文化意蕴,并能够理解和尊重各种音乐的文化,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多个领域的渗透下,提高他们的理解。
(五)整合教学思想,构建高效的课堂
当前,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的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教材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注重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充分利用其自身的魅力,激发其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整体的发展。与以前的单一的教学相比,如今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结合,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得到一些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加深了解到音乐的含义,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绪,从而让学生们真正地融入课堂中,从而掌握了更好的音乐知识。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特别是要让他们懂得先进的音乐理念,要与国外的音乐教育同步,把他们的音乐教育方法融入到课堂当中,让他们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比如将流行歌曲,比如网上的歌曲等等,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结语:
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音乐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总结,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使其真正实现“育德育人”。
参考文献
[1]盛淑娴.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多元化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J].天津教育,2021(27) :139- 140. .
[2]王娜.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2021(37) :49.
[3]欧阳柏.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72):10-12.
[4]林娟.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6):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