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DOI: 10.12721/ccn.2022.157032, PDF, 下载: 327  浏览: 3268 
作者: 方雨露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41000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有效性
摘要: 在“五育”当中,美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健康、更加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而音乐课堂是落实美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给予音乐课堂充分重视。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合唱教学能够做到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水平,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故而教师应充分重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并进行分析探究。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合唱教学不存在过大难度,并且还具备特殊性以及娱乐性,学生参与合唱教学中的热情也非常高。但是针对处在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其专业音乐知识理解较弱,在合唱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则需要教师根据处于小学阶段学生实际特点设计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此大程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合唱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合作意识是当下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势在必行。合唱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要呈现出自己最佳的状态,还要默契地配合同学的表演,让合唱达到最优的效果。合唱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互动,使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二)合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将教学目标放到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上。合唱练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不足,进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完善自己。音乐合唱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情操,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正确地树立“三观”。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素材。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妙多彩,可是部分教师只会引用课本中的音乐素材,并不能满足小学生合唱的需求。二是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方式太过单调。小学生学习合唱需要优越的合唱环境和有趣的课堂氛围,可是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刻板,只是指导学生合唱,注意不到学生的情绪。三是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观有偏差。采用保持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缺乏音乐专业素养,导致学生受不到专业的音乐教育。正是由于以上问题,所以影响了整个小学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加大培训,提升素养

想要开展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音乐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教师是否受小学生欢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性。教师在得到小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以后,后续教学工作也可以发挥更理想的效果。音乐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间的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在线下的实践参与一些讲座和培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合唱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让学生保持更高的学习兴趣,实现效率更高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予以促进。

(二)思想启蒙,激发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学生缺乏较强的主观学习意识,兴趣是基本所有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实际合唱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重点培养。相比于其他学科,音乐学生的天赋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旋律。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困难。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想要放弃。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下,小学生会逐渐养成健康的音乐学习习惯,并逐渐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促进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三))乐器演奏,增加乐趣

反复的练习是实现以此成功合唱的关键,但是小学生在这种重复的练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让学生歌曲保持一定新鲜感,音乐教师可以将一些乐器演奏加入到合唱教学中,从而吸引学生不断投入到歌曲的合唱练习中去。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加入乐器演奏以后,乐器演奏旋律需要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进行配合,从而对合唱的音色、节奏等予以改变,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合唱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长久坚持下去小学生的合唱水平会显著提升,并且逐渐具备更强的自信。同时,合唱属于一项集体活动,通过乐器演奏的增加,也可以实现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在合唱中加入乐器以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分析在合唱过程中更好的配合乐器演奏,从而表现出更加和谐的合唱表现效果。这一过程可以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为了集体共同的目标学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合唱学习目标的完成。

比如在教学《我爱中华》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唱中加入钢琴演奏,在这种后节奏强烈的歌曲中,钢琴的演奏可以表现出更强的冲击力,学生的合唱水平也会在明快的节奏中快速提升。或者,在教学《撑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竖笛演奏加入到合唱教学中,这首歌曲具有简单的节奏,可以采用分声部自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歌曲旋律进行学习。在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模仿音乐节奏进行哼唱,在分组指导过程中学生会有跑掉的现象,之后可以让几名学生使用竖笛演奏简单的旋律,其余学生跟着旋律一起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过程中,可以借助器乐来固定音高,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学科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逐渐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逐渐开展了音乐合唱教学,并不断探索出了各种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苏亚楠.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参花(下),2021(03).

[2]张雪松.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2021(01).

[3]吉文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3):157-158援

[4]赵明,侯彩霞.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教育界,2021(1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