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建设而言,在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广泛应用和推行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广泛的融入智能电网的相关内容,同时充分融入相关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智能电网的相关流程和操作方法,这样可以使智能电网的质量和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同时对于我国电网体系建设和结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居民的正常用电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优势和应用效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基于此,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智能电网含义及其优势
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智能电网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工程和电网建设环节,有效融入智能化技术,并且对其进行有效执行和完善,确保各项环节有相对应的智能化技术支持和保障,以此为电力工程建设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供必要支持。智能电网自身优势包括以下几种:
1.1提升智能电网水平
电力工程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电网建设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使整体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呈现,在针对智能电网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在其中得到有效融入并且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动态的收集存储和应用,进而为用户自动化的进行用电控制,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电力数据的综合作用,利用自动化技术使用电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实现数据的全面反馈和整理,进而为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防范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整体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建设成效和综合效能。
1.2更加节能环保,有助于资源整合
与传统电网进行对比,通过智能电网体系的有效构建,这样可以呈现出节能环保的效果,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处理和整合,这样可以充分避免或者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节能环保,对各类资源数据进行充分应用,进而体现出良好的节能降耗的效果,为缓解我国用电紧张提供必要支持。
1.3加强电网有关数据信息的收集能力
通过智能电脑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隔离工序得到优化和完善,为智能电网的数据信息整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在应用电力工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设备的功能和差异性,实现自动化的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做好电网数据的换挡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确保整个电网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进而确保数据信息更有效的整理和应用,以此结合社会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电力服务。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
2.1兼容效果
在智能电网建设前期设计时,便要求智能电网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其中兼容性主要发挥在智能电网能够科学兼容其他能源,如有效结合可再生环保清洁能源等。此外,智能电网还能够与不同接口进行兼容,促使智能电网可以在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与各个用电户实际用电情况做出交互,充分分析用电户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情况,进而为用电户提供不同电力服务,增强智能电网的服务能力。
2.2自动化程度
智能电网通常具备较强的自动化能力,在电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自动对自身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由于电网需要进行不间断工作运转,因此,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故障报警功能,同时,电网系统应用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在安全隐患触发报警后,自动化程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此保障电网运转的稳定性。并且自动化程序会结合隐患的应急方案对隐患问题做出修复处理。实现自动化检修,若是安全隐患问题无法处理,会反馈给相关维护工作人员进行人工修复,提升智能电网的稳定性。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3.1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应用
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电力、电子设备进行电能的转化和控制,采用新型电子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能源的损耗,降低设备的运行损耗,从而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为电网向高压化方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对电能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在传统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需要寻求更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利用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可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形式接入智能电网,但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季节性和稳定性的弊端,所以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发电技术还应该重点关注能源的有效应用,在并网技术方面切实融入,同时把新能源应用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来,这样可以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必要保障,避免对智能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
3.2智能电网建设中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尽管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的应用,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同时尽可能挖掘和利用太阳能资源,使能量转换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尽量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使太阳能发电更加高质高量,吻合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充分融入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内容,使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得到充分应用,确保智能电网转型升级,进而为电力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3.3智能电网建设中输电技术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还集中在输电技术方面,主要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规划内,要严格遵循能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制订电力工程技术方案。第一,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此项技术是将微处理技术、电力科技处理技术及微电子科技处理技术等进行融合,在打造综合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各项子技术的应用优势,共建完整的技术处理和资源控制平台。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构建低污染处理模式,搭建新兴能源控制平台,配合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满足超高压输变电的运输管理。与此同时,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提升智能电网应用效率,打造技术稳定的运行空间,减少输电过程中电能资源的损耗,提高电网输电综合效率,共创和谐安全的电网处理模式。第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输电系统中,交流电占比较大,然而在输电过程中使用的多为直流电,要配备相应的换流器设备,以保证能对逆变过程及整流过程予以处理,维持良好的应用流程。需要注意的是,直流输电系统中部分换流器需要进行原件组合,能在提升整体输电稳定性的同时实现远距离传输。
4结束语
总之,结合电力工程技术应用规范对电能质量予以综合评分,并有效划分电能的具体等级,进一步分析企业用电过程中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电力工程技术还能辅助用户按照不同的技术性要求、经济性要求完成质量评估体系的打造,从而更好地提升电能应用效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的共赢,共同推进智能电网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凯.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践[J].2021(07):132-133.
[2]李建业.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探讨[J].2021,7(14):64-65.
[3]郑盼龙,童鑫.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2021(1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