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大力支持,都在努力要建设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的为人们群众服务。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与人们的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加快构建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营工作中最重要内容。警钟常鸣,安全工作永无止境安全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要经常地“敲打点击”,使员工警钟长鸣,保持警惕。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狠抓安全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一)平安地铁,安全出行
运营服务作为地铁最大的服务载体,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平安地铁,安全出行。
(二)人人有责,全员促安全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着每名员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企业强大、运营稳定有序与每名员工的成长、利益、价值是一个共同体,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安全运营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共同发展坚持不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培育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
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在地铁运营中,涉及的人员较多,其中既包括工作人员,也包括乘客,在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中,人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也是比较不容易控制的因素。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操作失误、现场处置方式不合理、养护维修不到位,都有可能引起地铁运营安全事故,上述现象的发生主要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有关。乘客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他们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影响较为严重,如上下地铁时拥挤、强行扒开车门、跳下站台等等。
(二)设备因素
地铁是由多个设备组合而成的系统,如车辆系统、轨道系统、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机电设备、通信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性能对地铁的运营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若是某个设备的性能下降,或是出现故障,轻则会导致地铁运营中断,严重时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三)环境因素
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由此使得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其安全运营的一个因素,自然环境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威胁较大,如水灾、地震、地质灾害等,由于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只要此类灾害发生,都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三、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
广大公众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的高低,与地铁运营安全息息相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将地铁安全宣传纳入到城市防灾教育体系当中,对于青少年,可采取安全讲座的形式,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可以小区为单位,发放地铁安全知识资料。同时,可借助地铁车站内的电子显示屏、车厢内的网络电视等途径,向乘客宣传地铁安全知识。此外,可通过各类媒体对地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
(二)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地铁中的设备种类较为繁杂,并且数量较多,为避免因设备性能降低而引起安全事故,必须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首先,在地铁工程建设之初,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设备,所有的安全设施必须安装到位,各个系统在投入之前,应当进行试运行,确认稳定、可靠之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其次,为减少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编制合理可行的检修计划,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隐患扩大,造成安全事故。
(三)改善地铁运营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只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从而使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环境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应急预案,该预案当中应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断电等情况的处置措施,同时,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进行学习和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找出预案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妥善处理和应对,由此可以为地铁的运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应当避免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疏漏,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地铁正式开通运营前,就必须建立其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其次,应当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安全检查要严格落实,不能只走过场,通过检查应当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种威胁地铁运营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当中。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保证地铁的运营安全,地铁公司应当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使其了解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运用,减少操作失误。同时,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避免因责任心不强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地铁公司可适当组织一些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设施,它的运营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服务于人们,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所以要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为此,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对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并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涛.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实践研究[J]. 科技风, 2018, (14):205.
[2]张志伟, 李宏安. BIM技术在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中的管理应用与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9, (6):106-112.
[3]周玮腾, 韩宝明, 李得伟等.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短时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 (2):2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