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教学软件云班课为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如何把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本文以信息化教学软件云班课为例,探索云班课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的开放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信息来源多样化、网络信息复杂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期刊和书籍,获取信息的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国内外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手机APP等,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自主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学生接收信息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网络将分散在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融为一炉”,使之成为超级容量的数据库,运用的好,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通过网络途径获取的信息不仅涉及面和覆盖范围广且传播速度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得不好,则会相反形成负面效应。

第二、学习时间和方式碎片化

高校大学生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管理实践能力的情况下,也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活动时间,学生忙于社团事务,空暇时间被大量的活动分割,可用于学习的时间碎片化,学生大部分是利用网络平台在碎片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方式也随之体现出碎片化的的特点。

第三、学习内容浅显化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和“浅阅读”的信息获取方式加之高校课堂授课学时短内容多,在拓展了学生知识和信息储备量的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的消化吸收难以深入。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拿来主义”,思维趋向平面化、浅显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多数民办高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不强。但是,也应该看到民办高校学生存在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的积极因素。这使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存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外,还有其特殊性。

第一、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机构精简、人员简配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普遍情况。在此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的辅导员兼职多项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有所弱化。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专职思政课作用受限

民办高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差,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思政课普遍为大班授课,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授课方式大多不讨学生喜欢,学生上课迟到、玩手机、睡觉、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社会时代发展和变化的新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掌握的两项技能。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活动少,实践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三、教学软件云班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网络发达的当下,大学生可在互联网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这样便捷、高效的思想政治学习更容易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面对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创新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第一、云班课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开启互动式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载体,是主渠道和主阵地。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所教授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过去存在的照本宣科授课方式,切实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创新方式方法,进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利用云班课平台上的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模块,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模块来开展。云班课还提供基于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上传,教师可以在自己编写的数字教材中标注阅读要求和学习重点学生在数字教材学习时可以查看教师的批注,也可以在同学间分享笔记。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可以让思政课内容,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演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互动式教学。

第二、云班课资源共享,集成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

思想政治课教师及辅导员等均可通过创建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学生提供课程订阅、消息推送、作业以及上传课件、视频和资料服务。学生可以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进行思想政治学习,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课后内容的重复学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推送积极正能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政策,这些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第三、云班课课后实践课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利用云班课发布课后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到电脑端下载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讨论和评价。作业不仅由授课教师评价,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问卷调查作为教师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参考,收集学生意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讨论或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交互式的沟通和对话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平等、及时的互动能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互动交流原则,通过各种网络工具,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毛素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云班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吉林教育,2019(z1):86-89.

[2] 周志鹏. 基于"云班课"的民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62. DOI:10.3969/j.issn.1673-0046.2018.03.024.

[3] 房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管理观察,2009(8):105-106. DOI:10.3969/j.issn.1674-2877.2009.08.062.

[4] 马云霞.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特点及优化[J]. 学理论,2015(26):181-183. DOI:10.3969/j.issn.1002-2589.2015.2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