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创业课程)逐渐在国内各高校普及,并在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影响下,课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引起了多方关注。同样,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要与各专业课程相结合,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1 在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于学生未来创业之路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要实现学生能够成功创业需要在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分析课程思政引入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目标一致化。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在促进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同时能够拥有坚毅的精神及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创业目标的同时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健康地发展。可见,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第二,两者教育内容呈现出递进模式。创业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创业时要采取积极向上的思维及正确的行为,在充分发挥出思维与行为作用的同时实现创业成功的目标,而要实现有效的引导需要让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受到道德理念的感染。课程思政的核心教育内容是道德教育,将课程思政引入创业教育中后可实现创业教育拥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将课程思政的道德理念作为学生创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而实现创业成功的目标并实现健康发展。可见,两者属于递进的教育过程。第三,实现互补的过程。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实现学生成功创业,还要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有效培养。学生要拥有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需要掌握当前的社会发展方向,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正是将当前社会的发展向学生传递的过程,可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另外,较多创业者会在创业中未能正确认知自己而导致创业失败,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并拥有良好的创业心态,通过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后可实现这一目标。
2 创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2.1 引进、融合、创新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理念和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助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应该成为束缚、约束学生全面发展的桎梏,而是应当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奠基者、引航者、启发者。在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大部分高校由于传统观念、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模式大都是沿用传统相对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效性普遍较低。因而高校需要积极引进新兴科学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注重与原有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强调多元化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因地制宜”。例如以现有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基础,紧密结合地区高校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渠道。多样化开放式教学理念和方法既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也为高校课程思政深化落实提供更多实践路径。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场景中学习理论、检验理论,也在实践中磨炼学生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客观、科学看待失败,强化对思政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领悟,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提供大量实践数据。
2.2 教学师资方面,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启迪思想、熏陶情感、提升精神和完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获得成长。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基础上还要提升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转变教育理念。其次,要依托互联网的强大优势,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实施上,促进两者全面有机结合,将思政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学中。最后教师本人要有意识地学习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某大学通过校企党建联建、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课题等方式,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企业资源,给专业教师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有效方式,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2.3 建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平台
专业课程活动平台。有效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必须以课堂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因此,高校应构建基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过特色化的专业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导和创新创业指导。高校可以开发含有思政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专业课程教材,以课程教材的方式为专业课程的授课提供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的教材,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理论和创新创业知识,需要注意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创新创业知识三者之间的价值认同关系,寻求目标一致的教育案例和专业内容。学生在专业课堂上充分感受思想政治知识,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熏陶。在专业课程活动中,高校要适当加入创新创业元素和思想政治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的指引,接受职业教育的熏陶。
2.4 线上课程活动平台
线上课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课程教学方式,传统课程已经无法全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校可以依托校园网站,构建和开发系统的思政线上课程、创新创业线上课程。以在线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学习职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在线上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创业元素、创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利用互联网广泛搜索有关课程的资源和视频,开发精品化的课程,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同时,扩大学生基数,让广大学生都可以接受双重教育影响。线上课程不但可以丰富专业课程的知识,还可以在思政课程之中加入与时俱进的元素,例如现实中的企业案例和企业调查、例如国家最新的政治动态和思想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等等。总体上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教学内容,实现二者的相互贯通,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束语
在创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专业特色,通过多种途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有效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活动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霖.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财富时代,2020(11):62-63.
[2]黄淑敏,李秋红,宫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92-96.
[3]雷雪芹,魏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03):254-258.
[4]任黛藤.课程思政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18(18):163.
[5]石丽,王作亮.创新创业视角下如何优化高校思政教学模式[J].高教学刊,2018(19):24-26.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2020jyx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