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探究 ——以音乐欣赏课《杜鹃圆舞曲》为例
摘要: 在这个科技越发发达的社会里,新兴技术被应用在各行各业,给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在教育行业,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可以让学生在智慧化的课堂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趣味、生动的个性化学习。本文就以《杜鹃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为例,来探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智慧化的小学音乐课堂,创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智慧与快乐的环境中享受音乐学习。

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变得更高效,学习也开始变得智慧化起来。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将互联网与教育结合起来,其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教师应该借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这股东风,构建智慧化的音乐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这对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具有重要意义。下文,笔者概述智慧课堂的含义,并以《杜鹃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力求探寻到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智慧课堂概述

构建智慧课堂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在教育学的角度,智慧课堂比传统的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课堂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创新了教学的模式,优化了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现代化和个性化。笔者所构建的智慧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利用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为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而服务;在课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带他们感受乐曲的情感;课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拉进师生距离,方便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看到,互联网连接了生活与课堂的桥梁,让音乐学习不止在学校的教室,还可以在生活中的随时随处,这正是互联网赋予我们的便利[1]

二、构建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策略

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加持下,笔者可以在课堂上充分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的对音乐的想象,让他们的审美能力更上一层楼。有了这样有趣又新奇的教学方式,也很容易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探寻音乐世界的奥妙。接下来,笔者就以《杜鹃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构建智慧化的小学音乐课堂[2]

(一)课前:利用微课打破课堂时空局限,让学生随时感受音乐的奥妙

因为大部分小学的音乐课程安排比较少,所以教师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延伸音乐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让音乐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也能随时随地地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小学生已经有了自主的行为意识以及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教师可以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制作微课以后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学生仔细聆听《杜鹃圆舞曲》这首乐曲,并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在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聆听体验[3]。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音乐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而是可以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延伸,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学生也能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课堂上将要讲的内容,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灌输,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感受与音乐的碰撞。比如,通过课前的预习倾听,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乐曲以后,都有什么感想呢?”有的学生说:“我的感觉是这首乐曲让我仿佛身处在大自然中。”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很多鸟儿的叫声。”还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二)课中:利用音乐软件为学生构建智慧化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丰富音乐课堂的形式,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在《杜鹃圆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教室内的电子白板,播放该首乐曲的乐团演出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完整地欣赏该乐曲,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4]。在第一部分的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之中小杜鹃鸟们美妙的歌声,和它们欢欣鼓舞的心情。然后教师利用平板画图软件,鼓励学生用线条或者图画来表现出自己听到的音乐旋律,从而辅助加深学生记忆旋律的印象。当学生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利用平板中的拟音器或者乐器软件,模拟出手风琴的音色,自己创造出心目中的代表春天和愉快的音调。这时候学生对于该首乐曲已经有很深刻的理解了,自由创作的过程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此时可以趁热打铁,利用平板上的E-learning软件设计一个小小的课堂练习。练习的题目不益过难,不然会打击到学生的信心,也不能太偏重理论知识,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教师可以找到几段不同的乐曲,有的是像《杜鹃圆舞曲》一样轻松快乐的,有的是比较低沉悲伤的,有的是激昂振奋的,然后让学生分辨哪一小段音乐和本节课所学的《杜鹃圆舞曲》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学生们都能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加大难度,播放几段同样是轻松欢快但是用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哪一段乐器是使用手风琴演奏的,这个小测试比较有难度,但是经过了学生用拟音器的练习,学生也可以回答出来[5]

(三)课后:利用互联网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也是不同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音乐成长提供正确的引导。所以,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应该秉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包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并且像朋友一样给出最中肯的意见。同时,互联网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这堂课意犹未尽的学生可以自己哼唱《杜鹃圆舞曲》旋律,然后录制下来发给教师,也可以上传到班级学生共同的谈论区;有的学生学过乐器,可以用自己擅长的乐器表演这首乐器,同时上传给教师或者学生群里。这样,虽然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了,但是智慧课堂还没有结束,而是延伸到了课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中谈论、学习,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班级学生的共同评价和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同时给出同学中肯的评价。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事实,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搭建起学生无缝学习的平台,打破音乐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从课中到课后,都如同身处课堂之中,促使小学音乐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萍.融情于乐  寓教于乐——浅析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J].新教育,2020(26):45-46.

[2]钟荔燕.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新教育,2020(35):40-41.

[3]孙翠鸣.“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智慧课堂的变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78-79.

[4]邱莲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同步课堂的探究[J].北方音乐,2020(16):193-194.

[5]金越玲.“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音乐智慧课堂的探究——以音乐欣赏课《土耳其进行曲》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1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