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
摘要: 如今的世界是文化交融的大舞台,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卡尔·奥尔夫是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正是由他所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起来,时刻保持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极高的创造性。奥尔夫独特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运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将奥多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也是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单一方法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注重合作,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从而打造有效课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学习音乐从单调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团体创作的音乐天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音乐学习中,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在活动中学习乐理,在活动中体验乐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1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

奥尔夫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奥尔夫教学法更加关注和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认为音乐教育需要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本位的特点,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的学习中得到真实流露,从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指导下,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更加和谐的关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天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学习殿堂中,并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吸引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环节中,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2.1促进音乐课程改革,开展新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倡导的许多基本理念,与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出的音乐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契合度。例如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等一系列理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恰恰突出了音乐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大部分仍以传统的歌唱课、乐理教授课为主,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学生大多依旧被动地接受音乐教育,逐渐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营造的充满趣味的音乐教学模式为我们传统音乐课程的改革提供了许多的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方法,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将其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助于传统音乐课程改革,开展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2.2增强音乐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应试教育对小学音乐课堂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散性思维严重流失。“美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育作为培养“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学阶段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亲身创作音乐来学习音乐,它的教学宗旨就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目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一理念与先学习音乐理论、再进行音乐训练的传统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营造的趣味性音乐课堂能够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愿参与音乐实践,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逐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模式。

3奥尔夫教学法突破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学生为主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发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和态度体验,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教学内容,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教材的知识。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大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处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为后续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想切实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应该适当地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让学生主导课堂,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活动。

3.2教师将游戏教学法完美融入音乐课堂体系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猎奇心强。鉴于此,教师在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其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奥尔夫教学视域下音乐课堂的无穷魅力。如,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再见吧,冬天》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然环境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为小学生组织各种与冬天有关的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等游戏,让小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充分感受与体验这首三拍子歌曲的优美节奏和旋律,进而让生动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各类游戏活动与奥尔夫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游戏内容与音乐节奏完美结合展示出的无穷艺术魅力,全面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3.3开展参与性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动”的氛围,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脚,去更好地感悟音乐的魅力以及所要传递的情感。例如,在《我是小鼓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边的各种材料制作一个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小学生完成制作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制作成果进行展示,并进行敲打发出声音,跟着敲打节奏进行演唱,这样学生不仅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还能深刻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魅力所在,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顺应其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教学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引领着音乐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适当地融合奥尔夫教学思想和理念,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的特点,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切实做到利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音乐教学课堂的环境;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节奏朗读的音乐活动等,以此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更加有效和健康地发展,最终促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促进其全面和终身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永刚.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黄河之声,2020(18):104-105.

[2]刘爽.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考试周刊,2019(28):177.

[3]周丹丹.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新课程(下),2018(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