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并不是简单利用某一措施或者是方法就能实现的,还涉及多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构建良好教学氛围,以多样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且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情感以及音乐审美,从而真正优化小学音乐教育。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趣味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只有不断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趣味性,才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价值

(一)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本身是作用于情感层面的教育,音乐教育活动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有效培养人的审美感。小学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蕴涵的美以及丰富的情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内容并且产生浓厚兴趣,与音乐形成情感共鸣,这一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心灵,起到情智互补的效果,由此可见,音乐课是有效促进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得以形成的重要课程。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音乐教育本就是艺术教育范畴,所以其自身也会有艺术教育功能,即能对小学生起到一定创造性培育的效果,这也是现今社会得以发展的关键。小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情感的交流及表达,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能有效激发学生表现欲望,让学生产生创造积极性以及自主参与的兴趣,从而有效发展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具有创造性发展价值。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措施

(一)创设更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自身教学的内容,想通过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完成对于整体知识的掌握,但是却忽略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立能够更好帮助学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从而以更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在另一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由于音乐作品的赏析和相关知识的应用通常以更加抽象,更加难以言说的感悟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这就使得音乐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更加具有代入感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从而提升整体音乐教学内容的教学质量,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整体更加轻松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中,更好的激发自身的探究和理解兴趣,从而最终产生自由创作和自我表达欲望,完成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小尝试,这样的整体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为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品德塑造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长时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实施都没有意识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本来有趣的艺术教学转变成了理论性知识教学,音乐教学课堂因此而变得枯燥、生硬,无法有效体现出音乐课程的魅力,学生审美素质及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情感,这能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自主接受美、享受音乐美的主体,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情感诉求,在教学期间用图片、视频等多方面感官刺激元素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能对音乐情感基调形成有效了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其次,还需要在教学中意识到学生个性及共性,在教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歌曲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彝家娃娃真幸福》为例,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其中蕴涵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即可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彝族视频以及图片,借此直观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通过增加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兴趣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常常受到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并不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音乐乐器进行实际的乐器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教学难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简单乐器的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然后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瓶子在操场的沙坑中取到沙子并灌入瓶子,这样一个简单的沙锤乐器就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双手制成了。在学生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对于瓶子的大小,沙子的多少都会决定沙锤的频率和声音形态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制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沙锤这一乐器的起源,构成以及发声原理等问题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于乐理以及乐器本身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

(四)激励为主,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兴趣,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相对而言难度较低,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而非让学生达到某一种水平或者是取得哪一种成绩。音乐课程较为特殊,其并不存在正确、错误之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负面评价,可多给予学生激励,借助有效激励引导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到音乐学习的成功以及喜悦,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发奖状、口头表扬等形式有效激励学生。

三、结语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的新型教学思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从而在整体帮助学生转变了自身对于音乐学科的固有观念,从而更好地投入在音乐教学互动环节之中,为教师整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王树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000(024):214-215.

[2]姚瑞敏.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祖国,2016(20):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