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DOI: 10.12721/ccn.2024.157045, PDF, 下载: 43  浏览: 791 
作者: 罗帅军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厂口学校,650000
关键词: 初中音乐;互动性教学模式;音乐素养
摘要: 在初中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需注重与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帮助学生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促进音乐技能的有效提升。在进行教学互动时,教师需注重互动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到教学互动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分析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丰富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教学情境、组织音乐实践、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把握问题设置契机、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策略,促进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社会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的人才培养需求背景下,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研究互动性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简单曲目的歌唱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的现状

(一)目前,多数教师的课堂互动环节仍然以简单的提问和回答方式进行,互动性教学浮于表面,在课堂内缺少充足的互动氛围,降低了教师和学生互动活动的有效性。提问环节,教师的问题过于简单,与音乐课程教学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不够深入。一般情况下,音乐科目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将课堂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和技能讲解,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少,学生缺乏相应的锻炼和实践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合作学习以及彩排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缺少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二)此外,老师们也一直没有有效运用互动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对音乐情景的营造,且严重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老师无法对学生有全方位的认识,使教师无法有效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状况去教育,而学生也始终无法对教师有所了解,且始终带有一些畏惧和担忧的心态去与老师交流,教育过程的单向性很严重。

二、优化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认识到音乐课程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可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互动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与学生一起演奏歌曲,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曲目的有效理解。如此一来, 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对音乐知识的高效学习。例如,在进行《龙的传人》歌曲教学时,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龙的传人》,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互动。如在歌曲播放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歌词中多次提到的“龙的传人”的具体含义。借此契机,教师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课程的有效引入。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唱《龙的传人》时,可通过“分句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在本首歌曲中,学唱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且在最后一句有拖腔、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掌握相关歌唱技巧。歌词中有“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一句,教师在示范演唱时,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波音的存在,并传授学生波音的演唱技巧。接着,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此句进行学唱并尝试找到其他带有波音记号的歌词,教师也可运用上述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拖腔、倚音等唱法。如此一来,学生逐渐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互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悉心指导,进而实现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二)造互动课堂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强调感受的艺术形式,氛围感的建立能够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情境的创设,在课堂内部营造互动氛围,使互动性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在《世界民族之声》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桑塔·露琪亚》这一演唱曲目。以《桑塔·露琪亚》的演唱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体现意大利夏季夜晚海面景色的短片,并询问学生的感受。在学生表达了对夏夜风光的赞叹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视频内容,从海洋、船只、影影绰绰的城镇和夏夜漫步在海滩上的居民等角度入手,渲染闲适、安逸的夏夜氛围。在环境讲解和氛围铺垫结束后,教师可以点明此处为意大利,由此引出《桑塔·露琪亚》这一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这一曲目原版为那不勒斯语,后翻译为意大利语,歌词中描绘了当地的优美风景,讲述了船夫邀请客人出海兜风的经历。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在教室内布置简单的船只模型,张贴大海的图片,通过布置教室环境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创设音乐情境和互动氛围。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应用于实际的乐曲演唱当中。对唱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引入互动性教学模式中,增强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对唱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入角色演唱。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应动作,由学生根据教师动作的变化调整演唱内容。在向学生讲解音乐知识中的圆舞曲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华尔兹舞步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伴着优雅的舞步学习。这种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在舞步的辅助下,学生理解歌曲结构时会更加容易,在学习歌曲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体会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教“华夏乐章”的课堂教学为例。该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歌曲旋律以及演唱方法后,教师可以将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学生朗诵《乡愁》,进一步加深歌曲中的爱国情感。

(四)融入流行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是大部分初中生非常喜欢的音乐风格。 这主要是流行音乐中的许多元素更贴合学生的感受与需求,可让学生产生共鸣。在借助流行音乐元素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时, 教师可通过导入流行音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互动,带领学生完成本首曲目的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与《让世界充满爱》曲风类似的流行歌曲,如《感恩的心》《爱的奉献》《有你有我》《祝你平安 等。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 教师采用 “猜歌名” 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趣味互动,让学生借助歌词、旋律等基础信息猜出歌曲的名称。 如此一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当学生已经对类似的歌曲产生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进行《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学习。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本首歌曲的类型、理解歌曲内容的情感层次划分、掌握如何细致地处理歌曲情感的表达。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调式、乐段、节奏入手,对歌曲进行详细解析,感受歌曲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使用互动性教学模式时,可以从创造互动课堂氛围入手,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合作学习互动,合理利用彩排教学,丰富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开展初中音乐互动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2):94-96.

[2] 魏妍.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智力,2022(2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