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详解蚂蚁金服之道
摘要: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依托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实现“互联网+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解决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补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商巨头涉足农村金融领域提供了机会。本文以蚂蚁金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实施的战略及模式,同时针对风险状况提出相应对策,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就是指与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相联系的并且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货币资金金融关系,农村金融主要涉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它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几大国有银行组成的正规金融机构,比如我们的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等。

但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服务供求不平衡、运营成本高等,一向是世界级的难题。贷款周期长、贷款门槛高、缺少抵押物等问题也长期制约着普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放贷占比偏低有其根本的原因:无论是从风险控制还是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的眼里,这都不是个好做的生意。

可见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如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二、蚂蚁金服三大发展模式

蚂蚁金服对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探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15-2016年主要是线上加线下的熟人模式。2016年-2017年以后蚂蚁金服在农村主要拓展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通过数据对接农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或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贷款给农业企业上游的种、养殖户或合作社,他们可以使用这笔贷款,在农村淘宝的农资平台定向购买农资农具。农产品成熟后,农业企业向种养殖户进行收购,收购款项将优先偿还网商银行的贷款。2017年后,蚂蚁金服对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索进入了数据化平台模式,主要思路就是坚持数字化、平台化的理念,使用数字化的风控技术,以及他们跟县域政府和区域性银行,或者地方性银行的合作去共同展开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服务。

(一)数据化平台模式,蚂蚁金服通过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支付宝平台、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为农户提供了支付、保险、信贷等方面的服务。截至2016年12月中旬,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截止到2017年2月底,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67亿、1.42亿、3824万,其中服务了166.9万家农村小微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种养殖户。这一平台包括数据平台和贷款平台两层含义,数据平台即通过收集农户的信息来作为风控依据。这一平台主要是通过与县里政府的合作,将农户平常生活中许多线下行为移到线上进行,从而收集更多的数据。而贷款平台也就是与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旺农贷联合放款”平台,面向农户发放金额不等的贷款。

(二)“线上➕线下”模式,蚂蚁金服通过数据化“310”模式,使得农民或者创业者在借到钱之后既可以进行线上交易,也可以在线下消费。而对于那些线上无法完全满足,线下又由于高成本而无法实现的情况,蚂蚁金服联合村淘合伙人以及中和农信等合作伙伴一起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熟人模式,这一模式同样大大便利了农民及创业者。

这一模式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与县域政府和区域性银行,或者地方性银行的合作来去共同展开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服务,且会与区域性银行进行联合风控,联合做成数据化的风控模型。由此,县域政府通过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将它的民生服务及政务服务线上化。同时,通过共同下探更深层的农村市场,加上县域政府在当地的宣传和推广,以及地方金融机构的推广营销,能更好的将线上与线下结合在一起,使服务农户、服务农业行业更充分具体。

(三)“供应链”模式,是蚂蚁金服针对最顶端的规模化农户所提出的,科尔沁是我国牛肉领域最大供应商,也是第一个运用供应链模式的企业,他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如果需要继续扩大生产那就必须要进行再融资,但养殖户们缺少抵押物所以得不到足够的贷款,运用这个模式,蚂蚁金融和企业签订合同,为养殖户发放贷款同时保证牲畜的收购。在这一模式中十分重要的是定向支付管理系统,就是贷款到的资金不会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专款专用,只能在淘宝平台上用于购买与养殖相关的农资农具等生产资料。这样也就防止了资金挪用行为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保证销售回款优先用于还款,较好的避免了还款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配合。农村金融的发展难题主要在于难以获取农户的信息,而地方政府掌握了这些数据,若能获取地方政府的信任,则可在农户同意的前提下获取相关数据。

(二)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索,以及业务系统、风控模型的搭建。随着技术与模式的完善,农村金融业务有望向更多县域推广。如果有足够好的示范效应,将会在未来与政府的合作中减少一些阻力。

(三)在农村金融探索模式下风险控制是核心环节。而判断风险的维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农户个人信息方面,农户是否真正做农业经营,有无其他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从农户的常住地,例如淘宝交易的地址等信息,来判断申贷人是不是在农村哪些地区。另外县政府、农业核心企业也可以提供上下游农户的一些种养殖的数据,一些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农业保险的数据,这对于判断农户的个人风险等都有价值;二是对农户的种养殖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包括其种养殖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建立种养殖的评价模型,预测农户的个人状况,判断是否能有足够的还款能力;三是从宏观的外部环境去进行一些预测,主要是自然气候环境和农产品市场环境等。

应该使整个金融风险控制的环节更加线上化、数据化,降低对线下审核的依赖,使模式变轻使成本减少。在模型不断完善后,有望降低农村金融业务的边际成本。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的目标是降低坏账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传统风控还是技术风控,都是手段也都是为目的服务,二者需要紧密结合。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蚂蚁金服在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究中做了很多努力。对于许多商业银行不敢也不能大力发展的农村区域,蚂蚁金服从“村淘”计划切入,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虽然农村金融成效还不显著,但蚂蚁金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希望,我们对于蚂蚁金服未来的发展也有许多期许。

总之,农村买卖线上化、金融服务平等化、农村人口年轻化,正在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农村金融市场还未出现寡头企业,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市场未被垄断,依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入布局的最佳时期。目前来看,无论是依靠政策,还是技术,农村金融这条路始终还需要市场的长期探索与验证。

参考文献:

[1]黄子健,王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 ,v.30;No.153(01).  

[2]胡辰.P2B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模式及实际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7 ,No.406(09).  

[3]张承惠.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发展[J].金融论坛,2016 ,v.21;No.250(10).

[4]夏杉珊,王明宇,李晓. 蚂蚁金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商论,2015 ,No.668(36).

[5]冯笑,陈翼.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征信实践与启示——以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为例[J].中国市场,2015 ,No.847(32).

[6]刘清,陈慧敏.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以安庆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82-83.

作者简介:黄睿婷(1996年) 女 汉族 湖南长沙 硕士 湘潭大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