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凝聚力。合唱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班级的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而且合唱最重要的是节奏的统一,需要将声音融为一体成为饱满的“和声”,需要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要在合唱中用心倾听其他人的唱速,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能够意识到只有每个人保持最佳状态,合唱效果才会更完美,学生更乐于积极参与和表现,促进了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若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则其学业成就将成为必然。课堂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受老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还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拓展他们的知识。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够获得一项技能,能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在音乐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名家音乐作品欣赏,学生通过合唱教学这一整体性活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感,让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有效缓解了学习中的紧张氛围和压力。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跟得上整体的节奏,而且也非常重视将音乐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保护学生声带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1]。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和强化合唱教学,让全班同学都能欣赏美妙的音乐。在小学音乐班的合唱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合唱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合唱的技巧,又能增强对新知识的领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进行变革、革新、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观念,探索更多实用的教学手段,以提升小学音乐班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班中,每个同学都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乐章。要确保班上合唱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同学的音乐水准,并根据相应的情况来安排自己的角色。在合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跑调的情况,因此老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强化,以免出现跑调,从而影响合唱的整体水准。班集体合唱是最容易组织起来的一项活动,但要掌握好整个歌唱的水准却很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班上合唱课一般都会选用教材中的歌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本的了解,又可以增加对音乐的体验。同时,课本中的班级合唱不但可以在教室里练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很好地掌握和提升。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合唱教学。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合唱教学为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所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合作技巧、合作方式的培养,减少文化知识的讲解,通过更多实践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但是,通过现阶段教学不难发现,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提供给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合唱能力仅仅停留在能够一起唱,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整首歌的感觉不太和谐。而造成这种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无法根据自身专业程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从自身出发,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首先,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思想,明确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指导方向;其次,教师在日常闲暇之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更新思想,通过思想的变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来从中吸取经验,通过与优秀课程作对比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完善教学设备,增加合唱教学的专业性。音乐教学离不开专业的教学设备,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家长、学校等各层面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在合唱教学中,需要专业的音乐设备,学校要增加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对老旧的音乐器材进行淘汰、更换,做到音乐器材与教学内容需求相匹配,以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指导合唱教学[2]。对于已有的音乐器材,要充分利用好,避免产生音乐器材的闲置与浪费。因为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高音、音准等,完善音乐教学设备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器材的认识、使用效率,对音准做到更全面地把握,提高合唱的效果,提升小学生整体合唱能力。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课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老师提倡全班同学在音乐课上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合唱,学生们不但可以感受优美的音乐,同时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累知识文化。同时学校应重视音乐专业师资的配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队伍的壮大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当前,国内许多地方的音乐教师素质偏低,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低下。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通过提高各学校的师资选拔标准来促进地方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合唱教学。在当前的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备很好的教育辅助价值。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施合唱教学时,也要巧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促进合唱教学效率及效果的提升。同时,信息技术可将抽象有的音乐知识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深入体验及领悟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让合唱教学更高效。例如,教师在组织合唱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网络热门歌曲,如可为学生呈现一些优秀合唱表演剧目,还可为学生播放热门的合唱歌曲,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生如夏花》《因为你》等,让这些合唱曲目给学生带来视觉及听觉的多重冲击,让学生充分感悟到音乐合唱的魅力,以此调动学生的合唱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教学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合唱教学的创新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合唱兴趣,达到合唱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合唱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岚.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51):175.
[2] 盛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