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校音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音乐艺术发展中,民族乐器和现代电子音乐作为两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各具特色,各自发展。然而,民族乐器和现代电子音乐的融合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将传统的民族乐器与现代的电子音乐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加独特的音乐形式,同时也能够促进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现状
1.缺乏足够的融合意识和技术水平。由于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融合起来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融合意识,但是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和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充分。
2.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不足。由于学生在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够完善,他们很难准确理解和掌握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创作和演奏技巧[1]。
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当前市面上缺乏针对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利因素。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逐渐失落,这都会对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融合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实现路径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是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包括对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这将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对融合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另外,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和学者来校授课,开展研讨会和演讲等活动,让教师学习和借鉴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2]。
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实践,设计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融合。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音乐会、比赛和演出机会,让他们积累更多的演出经验和创作灵感,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升[3]。
(二)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音乐会和实践演奏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技巧。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包括音乐基本功的训练、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等方面。此外,可以通过邀请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演出,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和风格,提高其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包括音乐作品的分析、音乐风格的比较、音乐表演的欣赏等方面。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和演出,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4]。
(三)开发针对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针对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教材和资源应该包括各种音乐类型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实践指导,以及对于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特殊处理和融合技巧的详细介绍。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教育专家和音乐人,针对这个领域进行研发,并将这些教材和资源整合到音乐课程中。
这些教材和资源的开发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书籍、视频教程、音乐创作软件、音乐制作工具和实践演奏的材料等。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将这些教材和资源免费或低成本地向学生提供。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教材和资源,学校应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音乐制作软件和工具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技巧。
(四)加强音乐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加强音乐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推广和传承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资源,加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融合,促进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音乐会和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展示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机会。通过音乐会和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种音乐形式,培养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音乐作品传播给更多的人。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音乐作品的全球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音乐形式。
另外,学校可以与音乐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合作,推出专业的音乐文化活动。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将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融合的音乐作品带到更广泛的听众面前,促进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学生培养、教材开发和音乐文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创造更多的音乐作品,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智博,董宸.现代电子音乐中民族乐器创作的新思路[J].艺术评鉴,2019(19):12-13.
[2]董宸,陈蕾.中国民族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轮回》为例[J].艺术评鉴,2019(11):31-34.
[3]赵猛. 基于扬州漆艺的创意民族乐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
[4]任秀.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交互[D].中央音乐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