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所决定的。民族音乐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还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流行音乐的内涵,使之能够更好地拓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道路,推动我国音乐界的思想变革,从而使其更好地协调发展。
1、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以民族学和人类学为主体的音乐科学。在民族音乐史上,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分析。此外,在不同的背景下,其所关注的焦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与传统和历史有着密切联系;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学”是一个相对的音乐界,也就是欧洲之外地区的地区音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民族音乐学开始将其研究重心转移到对当代社会有着重大意义的音乐形态,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了我国的音乐研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门独立的城市民族音乐学。因此,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和方法上来看,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2、在民族音乐学中研究流行音乐的价值体现
2.1开拓了民族音乐学研究时空
伴随着工业革命,更多的人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的人数迅速增加。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民族性的音乐理论,同时,在对农村音乐文化的重视下,将城市音乐的研究纳入到了对农村音乐的研究之中,从而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学科的深入的探讨。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音乐和城市各族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需要对城市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保证流行音乐在国家音乐界的地位。因此,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学领域进行流行音乐的研究对于当时的社会安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当代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的研究空间,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
2.2促进了民族音乐学观念更新
传统的民族音乐学主要关注于音乐的可靠性和文化边界,对于这种缺乏音乐艺术性和宗教性的音乐表达方式的探索兴趣不大。在我国大众群体中,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持续变革,对城市流行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致使其对民间音乐的研究也趋向于流行音乐,从而推动了我国音乐研究理念的革新。同时,对流行音乐的学习也使其具有了更为多样化的价值。在对传统音乐的认识上,对音乐的态度也是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后,然而,在这一时期,某些民族音乐人还未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及其所处的社会价值观念,便将“低俗”二字挂在流行音乐上,实在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本文认为,要使我国的音乐专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应遵循当前的社会与市场的基本法则,并保持其批判的自觉。
2.3丰富了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式
在对流行音乐进行研究时,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批判解读与经验探究。其次,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语言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吸纳;实践学习是运用实践和实践的方式来分析和分析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逻辑。而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从音乐文化理论、音乐美学、形态学等各个方面入手,可以使传统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更加充实,对于推动我国音乐学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在民族音乐学中研究流行音乐的具体方式
3.1从角度及模式研究流行音乐
百余年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历程,为研究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为了使流行音乐在我国的音乐界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关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式上进行探讨。通俗歌曲形式简单,歌词旋律通俗,的发掘不高。但是,由于这一原因,流行歌曲在歌曲之外,更多地关注歌手形象、演唱环境以及各种与流行歌曲有关的产品。而除了音乐作品以外,流行音乐还包含了经济、商业、大众传媒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探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对流行音乐的学习方式,则需要以大众音乐的文化理念为指导,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音乐形态和特有的音乐文化。此外,对流行歌曲的学习也要兼顾个体的创造性,确保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密切联系。
3.2从观念研究流行音乐
重视文化价值观的“相对论”,是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一些音乐家对西洋音乐的认识存在着偏颇,他们把西方的音乐的历史和形式与中国的传统相比,这就造成了对中国传统的影响。同时,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有不少人对它抱有很大的成见,一些人觉得它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让听众失去理智,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这对国家音乐学和流行音乐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了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学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必须从改变传统的研究理念着手,建立对审美与丑观的主观认识和情绪经验,以保证对流行歌曲的学习效果。
3.3革新民族音乐学研究方式
在进行流行音乐的民族音乐学的同时,研究者们要创新自己的研究方法,把原来零散的流行音乐资料进行整合,使之更加具有学术意义和综合性。目前的流行音乐的方法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文字描写。通过对通俗歌曲的客观叙述,使读者能够对通俗歌曲进行更为详细的概括和阐释;第二部分是对音乐的描写。对通俗乐章进行描写,使其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出流行音乐的情况,从而保证其研究重点和主题鲜明。
3.4注重流行音乐文化的诠释
为了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学对流行音乐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其进行深入的阐释。重视在流行音乐领域的实地调查,保证研究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研究的主体之中,并将所搜集的音乐数据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整理,本文从数据的角度,阐述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的基本特征,以期能较好地把握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动向,从而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
总结:
总之,在我国的诸多音乐学科中,民族音乐学的发展程度是相当高的,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心理和文化需要,促进音乐的平稳、有序地发展,同时,有关学者也应该从流行音乐的学术性出发,并根据其发展的潮流,确立其与民族音乐学的内部联系,以保证两者能够互补、互相影响。
参考文献
[1]闻涵卿. 译著《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问题和概念》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12.
[2]李小敏.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探析[J]. 戏剧之家,2016(02):66.
[3]邢果.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音乐与语言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13(03):29-31.
[4]李小平. 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0.
[5]齐江.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学科发展——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高端论坛”综述[J]. 中国音乐,2013(04):264-268.
[6]吴茜.民族性音乐元素在声乐艺术歌曲与流行歌曲中的应用与融合[J].艺术教育,2016(2):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