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摘要: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形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使政府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农业领域政府提出了有机种植的模式号召,为的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领域的长远发展,避免农业种植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等污染问题,种植出更加有机绿色的健康食品。要想种植出更加有机的农业产品,关键在于对土壤培肥技术的应用,土壤作为农作物的重要生长基础,给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提供充足的养料,是影响着农作物有机绿色品质的重要关键。因此,本文将针对有机农业种植中所需要的土壤培肥技术展开讨论,对其目前的应用情况以及提升其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进行介绍,仅供参考。

引言

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下,很多国家在有机农业种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与研究,使得有机农业的生产品质不断增高,应用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进行有机农业种植的农户数量越来越多。就我国有机农业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主要是以植物类产品为主,例如有机茶,有机大豆等,这些都可以在进出口方面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内有机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消费速度不断增长,使得国内的有机产品需求度不断增加。目前的有机产品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量,这就需要对于土壤的质量加强重视,通过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来进一步的提升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数量,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一、有机农业对土壤培肥的要求

如今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使得在农业种植领域中也开始形成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且对于有机农业的种植要求也不断提高。当前国家在有机农业方面的发展目标是以农业生产科学、生态为主,目的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要求对生态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进行相应的保护,在不损伤土壤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通过开展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更加具有营养并且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这是农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对于农业种植中需要的土壤培肥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在对土壤培肥技术进行应用时,必须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升生态农业的种植效果,为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肥料,主要以化学肥料和氮肥为主,这些肥料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也会严重污染土壤环境和土壤质量。因此对有机农业种植土壤进行培肥技术的应用是有着一定的必要性的,这一技术的推广可以减少种植过程中化学肥料的施加量,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

二、扩大有机肥来源,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量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尚未完备,有机肥来源广但真正被开发应用到有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少之又少,再加上近年来我国有机肥投入量和所占比率下降趋势明显。另外,如今人们对使用有机肥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往往忽略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鉴于此,提高人们的有机肥使用意识、扩大有机肥源、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量成为当前有机农业土壤培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扩大绿肥种植面积

绿肥作为一种养分充足的生物肥源,对于改善土壤起着重大的作用。绿肥以其种类多、易栽培的特性成为了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有机肥的首选。科学合理的选择绿肥品种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仅是过大肥源的有限途径同时也大大地改善了土壤环境。

(二)合理利用动植物性肥源

作物的秸秆和人类新陈代谢的产物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源。作物的秸秆与动物的粪便结合在一起得到充分腐熟后便是绝佳的有机肥源。人类的尿液是速效有机肥,在追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人类尿液中含有盐分并且有机成分含量较少,因此应先把人类尿液与植物性秸秆充分混合再投入使用,以此来增加有机成分的含量。

三、改善有机农业土壤的培育技术

增加有机肥源是有机农业土壤培育的基础,同时掌握专业的培育技术是有机农业土壤培育的根本。科学合理的培育技术对于促进农作物生长、促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根据有机物特性进行施肥

有机肥是有机农业培育中应用最广、安全性最高的肥料,由于有机肥中养分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差别比较大同时不同农作物对于各种养分的需求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因作物而异,根据作物对养分需求的不同和有机物特性的不同科学准确选择不同的施肥技术和有机物含量。选择合适的有机物肥料和数量才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否则就会造成相反的后果。施肥种类和数量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农作物的产量也很大程度上受施肥时间的影响。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两个特别的营养期,在这两个营养期集中施肥并掌握好用量。

(二)根据土壤性质进行施肥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最主要环境,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的生长受土壤中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例如: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及盐碱度等。不同的土壤所含的水分、温度、肥力等因素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作物对土壤的需求和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不同的土壤所含营养物质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别,所以施肥过程中更应注意土壤的类型。另外,土壤类型的差异也受所处地区、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我国北方气温较低气候偏干燥,土壤中有机物存活和分解能力都较差,因此北方土壤相较于南方营养成分少,土壤质量就偏低。

(三)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长规律进行施肥

不同种类农作物对营养物质需求不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也不同,同时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差别。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两个特别的营养期,植物在最开始生长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大,但由于刚开始生长吸收能力差,所以实际吸收的养分很少,这一时期即为营养临界期;在植物生长中期,植物吸收能力非常强,此时也为植物集中吸收养分时期,是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作为关键的时期,此为营养最大效率期。掌握作物种类及生长规律,根据生长规律进行科学有效的施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耕作,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的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水、空气、肥料、阳光的循环,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有机物的自由转换,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加强灌溉,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增强土壤肥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有机农业种植领域发展过程中,唯有从实际角度着手,选择正确的土壤培肥方式、施加适当肥料、注重各项土壤培肥要点,并落实上述 提及的土壤污染防治、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优化措施,才能为有机农作物提供稳定、完善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平.试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08):95-96.

[2]贺秀祥.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4):46-47.

[3]陈庆华.有机种植农业的土壤培肥技术探究[J].山西农经,2020(03):96+98.

[4]刘纪荣.有机种植农业的土壤培肥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