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渗透方式研究
DOI: 10.12721/ccn.2025.157502, PDF, 下载: 57  浏览: 534 
作者: 张惠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710021
关键词: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渗透方式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运用音乐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音乐课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通过体验式的音乐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使其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和生动的音乐学习体验。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对小学音乐体验式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教学理念的分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树立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老师要把学生的音乐爱好作为中心,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相结合,按照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对音乐的价值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认识到不同的音乐类型。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导入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情感体验、理性思维、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体验性教学,不仅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也是对“以美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落实,是对学生情感机制的完善,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满足学生人格发展需要

在音乐教育中,经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听歌的时候,学生们会被音乐所创造的气氛所影响,逐渐地沉浸在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中,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深厚感情,从而进入作品的心灵世界。同时,音乐还能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既能获得愉悦,又能与画家进行精神沟通,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和其它学科一样,对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渗透方式

1、创设体验情境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是比较被动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也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和音乐相关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轻松地学习到有价值的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进行歌曲教学《外婆的澎湖湾》时,教师在给学生介绍音乐作品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海浪、沙滩的图片,配上伴奏音乐。在这种音、画结合下,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中感受音乐的美,也更能理解老师的歌曲背景介绍。最后,老师再给学生开展歌曲学习。学生对《外婆的澎湖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合作模式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涵盖歌唱教学,还包含讲故事、乐器演奏等多元教学环节。为成功创设情境并组织学生完成合作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差异化学习体验需求,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强化个人音乐审美能力。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升华学生的情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优先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音乐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计划,设计更为科学、合理、详尽的教学预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感悟音乐练、听、唱等技巧与手段。

例如,在围绕《萤火虫》创建音乐鉴赏课堂时,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与实践活动的模式,推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初步具备音乐感知能力,培养音乐素养。同时,教师可组织各小组同学参与音乐表演活动,鼓励其自主创编歌曲;结合学生的音乐喜好、性格特征,持续优化各学习小组的人员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领学生立足于萤火虫的特征以及自身对萤火虫的认知,自主创编歌词,充分享受音乐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独特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多元、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融入音乐课堂,使其充分感知音乐课堂的快乐,凸显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3、组织角色扮演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融入音乐作品的演绎是一种有效的欣赏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作品的主动体验者。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投入音乐作品的世界,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演唱、演奏或表演来深刻体验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拍摄学生演唱、演奏、舞蹈表演的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交互式一体机设备播放。这样,学生不仅从学习者转变为表演者,还能以小老师的身份辅助教学。这种角色的转换有助于缓解部分学生面对现场表演时的紧张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和鼓励中增强自信心。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才艺展示的形式,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运用会声会影、剪辑师、剪映等视频剪辑软件,学生将自己的表演制作成小视频,与音乐作品的旋律片段相互呼应。这不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完美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演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增强音乐学习的全面性和深度。

4、完善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在体验式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多元化教学原则,公平公正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多元化教学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且做到相互评价。

其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为目标,从不同层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并且提升学生感受音乐以及记忆音乐的能力。

其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功能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做到综合评价,相对评价,保障评价效果。评价方法的应用,是确保不同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举措,因此,应该结合各阶段教学目标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促使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式教学,要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创新生动的音乐教育形式。让孩子们感觉到音乐的自由、音乐的旋律、音乐的美。充分的体会每一首乐曲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邵明.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J]. 读与写,2021,18(25):236.

[2] 钱晓燕. 在体验中学音乐——谈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2021(3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