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DOI: 10.12721/ccn.2025.157504, PDF, 下载: 54  浏览: 527 
作者: 刘蕊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云环小学,154000
关键词: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 体态律动是一种结合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体态律动,以及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仍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还能促进其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在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中,体态律动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表现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体态律动强调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同步,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使得音乐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

一、借助体态律动感知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决定了曲子的动感和韵律,是音乐表达的基础,了解与把握音乐节奏是学生学好乐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除了要教授音乐,还要用体态律动等多种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去感知、理解,去体会、记忆音乐节奏。体态律动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去体会乐曲的韵律,加深对乐曲的认识与记忆,该教学方法将音乐和肢体运动相融合,使原本抽象的韵律更为生动、形象。通过身体的韵律运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快慢、强弱以及各种节奏的特征,从而提高听觉水平和节奏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踏步、跳跃等多种形式的肢体韵律动作,使学生在模仿与创新中掌握韵律。另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游戏、舞蹈、打击乐器等各种方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对乐曲的韵律感觉,提升肢体的协调与表现,用体态律动感知音乐节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而体态律动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态律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把握音乐节奏,从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娃哈哈》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曲以其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节奏,成为体态律动教学中的理想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一系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节奏。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娃哈哈》这首乐曲的乐谱,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受音乐韵律。乐谱不仅展示了音符的高低,还包含了节奏的强弱和速度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歌曲节奏的初步认识。其次,教师播放纯音乐版本,鼓励学生根据对节奏的理解拍手,拍手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体态律动,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特别是对于《娃哈哈》这样节奏感强烈的歌曲,学生通过拍手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每个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整体节奏。当学生渐渐习惯了拍手的节奏之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演唱,学生此时在拍手活动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对音乐的韵律感,为正确的歌唱奠定了基础。最后,学生在歌唱时除了要背熟歌词外,更要注重与乐曲的节拍相一致,从而加强对旋律的认识与运用。在课堂上,通过肢体动作的应用,既可以培养学生乐感,又可以加强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在互动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音乐学习,进而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体现了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二、借助体态律动感受气息转换

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传递宁静与庄严。呼吸在演唱中非常重要,呼吸的控制情况不仅关系到发声的稳定性,还关系到演唱的力度和表现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呼吸的掌控能力,其中既有对呼吸技术的培训,也有对演唱时正确分布气息的运用。在此阶段,体态律动的训练起到了很大作用。借助体态律动,学生能够掌握气息的流动,进而能更自如地驾驭呼吸。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身体节奏的动作训练,使其体会并把握呼吸的节奏,此项训练可帮助学生在演唱时维持平稳的气息,防止由于换气不当造成的发声抖动或间断。此外,体态律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气息变化。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种具有强烈节奏感和激昂情感的歌曲时,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感受气息转换、掌握演唱技巧十分必要。《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其旋律和节奏要求歌者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和表现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体态律动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韵律。如,教师可以先做几个简单的肢体运动,如踏步、摆臂等,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边听边做。教师的体态律动示范和肢体动作引导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又能使其在练习时,自然而然地学习到怎样调节自己的气息,使之与歌曲的节奏和强度相匹配。为了提高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气息的分配,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气息支持来唱出强烈的情感;而在较为平静的部分,则需要控制气息,以保持声音的稳定和连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体态动作来帮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部分中找到合适的气息支持点。

三、结合体态律动进行音乐鉴赏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通过身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音乐体验,既能够加强学生对乐曲节奏、旋律及情感的感受,又能加深对音乐结构的认识。通过体态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旋律与情感的起落、变化产生更为直接的认识,进而在感情上引发共鸣。而身体节奏则能启发学生音乐创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诠释音乐,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通过音乐描绘了那达慕大会的热闹场景,充满了草原文化的特色和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身体动作。例如,当音乐进入高音部分时,学生可以向上倾斜身体,模仿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激动心情和高昂情绪;而在低音部分,学生则微微向下倾斜,表现出音乐中的沉稳和力量;在音乐平缓的阶段,学生舒展身体,体验音乐的宁静和宽广。身体动作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身体运动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解和分析,为这首歌曲编排一套舞蹈动作,并带领学生在音乐教室内进行实践。通过观察教师的舞蹈表演,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将音乐的情感和节奏转化为具体的舞蹈语言,互动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这两种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曲子有更加专业的鉴赏意见,还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体态律动强调了音乐与身体动作的互动,使得音乐鉴赏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将音乐与身体动作相结合,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时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和创造力。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还激发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修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石萍《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理解与培育》,《华夏教师》2022年第 36期163-164。

[2]  王欢、曹杨《体态律动环境下四平市中小学生音乐教学路径分析》,《戏剧之家》2022年第 35期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