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任何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都要有较强的教学意识,明确教学工作的开展重点,分析教学工作的受众主体。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音乐素养,了解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更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通过有趣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按照学生的基本想法开展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独立感知和思考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大雨和小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课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课堂的教育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喜欢下雨天吗?喜欢大雨还是小雨呢?”通过简单的话题引发学生在课上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下雨天的原因,并且可以让学生模仿下雨的声音。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讨论分享的时间,并且要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表扬。音乐学习不只是单纯地带领学生听音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音乐学习思维和意识,通过歌曲的渲染,让学生真正了解阅历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捕捉。小学生的思维非常发散,教师要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这样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浓厚的兴趣和信心。
2合理创设教育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主要特点。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抽象化比较强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而且对文字性比较强的知识不感兴趣。音乐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结合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系统化改善,了解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合理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推动。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时,应先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思想,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童话故事的表演。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这首歌曲的相关故事,让学生大胆尝试,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对这首歌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在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引发思考,并且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探寻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够减轻学生对一些抽象化知识的理解难度,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各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行业中。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化思维,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标志。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实际作用,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些抽象的客观事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教育中,部分教师会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只是在课堂上将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概论性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味进行相关乐理知识的灌输。如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然后再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烦琐,而且会消耗很多的时间,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排斥的心理,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某些学习任务,无法实现自身思维的转变,无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的教育模式如果得不到改善,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为全面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全方位的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当前教育的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进步和提升。
4全面提高教师能力
在小学阶段,优秀的教师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的教育价值,了解当前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分析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从根本上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和优化。从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现代教育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理论经验或者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距。真正富有经验的音乐教师较少,这种情况就影响了音乐教育工作的全面化开展,也影响了学生音乐水平和音乐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学校方面要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现有的资源开展一些有关音乐教育的学术交流会议和活动,让教师能够有机会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并且在活动中及时与优秀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自身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自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仔细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要及时进行引导,实现全方位的进步和提升。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有较强的思维意识,真正意识到音乐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传统教育观念和程序化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使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教师也要从根本上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革,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朝惠.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践对策[J].考试周刊,2022(35):109-112.
[2] 陈熙文.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J].读写算,2022(02):85-87.
[3] 徐婷婷.简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