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融入模拟法庭的策略
摘要: 高校法学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拥有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模拟法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模拟法庭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未来职业生涯积累专业技能。

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是我国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定位,法学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现行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又难以符合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要求。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案例研究、基地实习、法律援助、模拟法庭等,其中,模拟法庭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有着重大优势和价值。

一、模拟法庭在高校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现状

(一)模拟法庭的整体规划不健全、不合理

模拟法庭的整体规划需要考量其设置的目的,操作方式和实施效果,系统性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不仅要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也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如何让模拟法庭更贴合法律实践,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实操能力,而不仅仅是形式化的模仿、角色的扮演,这是课程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另外,高校模拟法庭还存在案例陈旧、简单的问题。模拟法庭的案例选择要谨慎,案例内容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因素之一,案例简单,学生觉得没有难度,案例陈旧,学生会觉得不新颖、时效性差,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模拟法庭师资不足,缺乏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良好的教学依托于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是模拟法庭有效实施的保障。教师要全程参与模拟法庭课堂中,给予学生全面且专业化的指导,需要具备实体法、程序法、司法文书写作、证据法等专业知识和背景。目前,各个高校在教师招聘标准普遍存在“重学历轻经验”的现象,导致大部分模拟法庭教师缺少诉讼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实践指导任务。模拟法庭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扮演,应付性完成文书写作和朗读任务,学生对诉讼程序和实践技巧缺乏全面的了解,渐渐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三)很多高校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不完备

与传统的教学课程不同,模拟法庭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才能开展,实验室要模拟庭审现场,学生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验室需要配备道具,庭审中,学生需要穿着特定角色的服装,以便快速的融入角色中去。同时,模拟法庭需要专业的录像设备,对庭审过程进行记录,影像和学生的书面材料都需要空间和场地妥善保存,这可以保证模拟法庭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模拟法庭存在实验室场地不完善、设备陈旧,服装和道具缺乏,庭审影像和材料保存不完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拟法庭的实施效果。

二、高校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融入模拟法庭的策略

(一)模拟法庭教育应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为前提

仅仅培养实务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学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法律不是一堆法条的简单堆砌,透过法律条文本身,我们应该发现其背后层层叠叠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各类社会关系,法律工作者需要处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同时,法律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拥有强烈的理想信念,维护法律的权威。法学是一门兼具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法律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屏障,法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所以,高校在培养法学人才的过程中,要把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也应该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法学人才。

(二)模拟法庭教育与法学基础理论教育相结合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有其优势,固然重要,但单独依靠模拟法庭,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法学人才。模拟法庭教育需与法学基本理论教育相结合,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才能发挥作用。以国际贸易法为例,没有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铺垫,实务问题的解决也无从谈起,我们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在应用模拟法庭实践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各部门法学基础理论的教育,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学习,为模拟法庭奠定扎实基础。目前,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多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对理论知识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三)合理规划模拟法庭课程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业化的教师。模拟法庭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应该是有着相关职业经历的教师,要对各部分理论知识和诉讼程序了然于心。教师在模拟法庭开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应该参与到模拟法庭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作为任务的布置者和旁观者。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及时应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其次,要合理规划模拟法庭课程设计。针对不同的法学课程,实体法和程序法,模拟法庭教学要结合各部门法的特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模拟法庭的庭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模拟法庭能否顺利开庭。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做好分组和角色分配,指导学生做好文书写作和证据制作等工作。庭审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记录和观察整个过程,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结束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补齐短板。

三、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的研发和更迭非常之快。特别是虚拟技术,其模拟程度很高,可以带给人全新的、近乎真实的体验。高校要加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穿心建设模拟法庭实验室,更新设备和道具等,丰富庭审现场和设备,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法庭的紧张和庄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务技巧等,才能逐渐发展成为应用型法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耀清.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理念下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经贸,2020(29):99-101.

[2]安勇华.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0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