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学本科学习层次理论的几点思考
DOI: 10.12721/ccn.2021.157074, PDF, 下载: 755  浏览: 3824 
作者: 刘建新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050061
关键词: 法学本科;学习层次;理论思考
摘要: 大学生在法学本科学习阶段掌握法律知识,法学的本科对于培养优秀的法学本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水平要求,因此本科生需要依照学习任务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大学法学本科学习具有不同的学习层理论,对学习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法学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理论是实践的引领者和创作的指导者,所以只有对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才会在整体上对法学进行了解。法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迫在眉睫。能力的评价和提升标准是不同的学习水平和状态,让本科生有效地完成各个层次的学习,是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基础。

一、认识层次

对于学习者,尤其是刚刚进入法律专业的初学者来说,认识水平上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认知记忆是形成其他知识块和知识群体的基础。如果对概念不明确,可能无法与老师或同学进行对话,也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认识层次是架构的基础,但这个“基础”是基于大脑的,认识包括两个阶段:认知和记忆。在法学学习研究中要不断激发和加强认识学习。坚持专注于获取知识,才能实现转化和进行评价。在认识阶段,专业书籍的阅读应该是彻底的。这里涉及的阅读方法可以是泛读和精读,无论是第一章还是最后一章,我们都应该对关键章节采取系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阅读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度集中精神,不断保持清醒的注意力,求精神上的稳定。阅读应该是有效率的。

二、理解层次

以认知知识为基础,整合和内化知识,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找出概念中的重要因素,重新组织概念,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理解,在法律学习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概念理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对知识观察、思考和类比的详细分析,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时,分析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思维结构,解释复杂的规范,根据背景分析进行分类,加强对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的研究。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逐步选择和分析相关案例,为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理解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基础的内化、整合知识。如具体的法律定义,在学习原则时,我们最好问问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定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原则。在本科教育阶段,在理解层面上有很多方法。例如,(1)理解重构。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中,具体的概念可以划分哪些要素,并绘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图,如行政诉讼的概念是原告、被告、原因、目的、性质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实现对行政诉讼概念的理解。(2)实证理解。从“实证”一词的含义来看,包括四层含义:一是虚幻的对立即真理,二是无用的对立即有用,三是肯定的对立即怀疑,四是模糊的对立即正确。对事实调查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其发展规律。 例如,如果我们研究行政法中的法律保护原则,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法律的具体规定的实施情况来理解这一原则。通过对行政法规制定背景的分析,深化对立法原则和立法目的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建立在法学院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基础上的,建立系统和思维结构,设定分析事件的典型演示程序,为法律规范的应用提供统一和标准的概念和结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三、消化层次

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延伸方向连接相关信息。消化层次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吸收体,而是信息积极重组地主体。事实上,在心理学中,这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大量的教材进行分类,分析教材并解释问题。其次,提炼和综合,即在大量材料中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材料进行全面描述,并理解它们的相关性。例如,一般规定与所有规定相关,原则与具体规定相关。“研讨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促进学生有效“消化”的重要手段,在消化真理和知识的过程中寻找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原有知识转化为新知识。法学的学习依赖于大量案例的分析,对实时热点的掌握,所以在消化运用时,要结合相关典型的事件,做到面面俱到。

四、质疑层次

大学生不仅要消化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本科学习阶段在法学研究中已经达到了应用的水平,但还不够,知识的认知与记忆、消化与应用就是学习和应用所形成的知识。学习法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而是思考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并在已有的知识层面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有必要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这是质疑层次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以前面层次为基础,充分发现问题的研究价值,节约研究时间,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价值的问题上,不浪费精力,从多方面进行判断。一方面,查阅数据,确认哪些问题是完全缺乏研究的。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研究,分析研究成果的水平属于初步研究,还是研究有改进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什么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用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种观点体系。质疑层次并不是为了与现有的观点形成矛盾,而是在质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充分应用自身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质疑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熟悉,对概念的充分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法学本科的学习的研究有了多层次的拓展,从认识层次,到最后的质疑层次,都要有效的进行法学的知识融合。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质疑、消化运用,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上述学习水平理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提出的经验总结。不同层次的优化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推理能力,发现事实的能力。要深入探索层次间的理论结构,提高法律论证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本科的学习,是构建大学生知识体系与应用体系的重要阶段,只有在法学本科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专业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世荣, 谭波.关于法学本科学习层次理论的几点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4) :25~28.

[2]汪习根.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机制与方法——基于“研究性学习”新视角的分析[J].法学杂志, 2011 (05) :8~13, 144.

[3]郭云忠.法律实证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张翔.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J].法学研究, 2012 (6) :8-13.

[5]郭琼.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