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 随着新课程不断深化,小学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在推进。小学数学作为教育核心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应用题逐步融入教学当中,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本文在分析小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学生在面对与生活有关的真实问题时,要主动尝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新教材中不分章节设置应用题,而是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灵活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十分重要,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多解,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所以,对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问题的发掘与对策的研究非常重要。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尝试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味地找正确答案,觉得找到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当遇到新类型题目时无从下手,这些问题摆在了一线教师面前,对于问题的总结十分重要,主要问题如下:

2.题目理解能力的不足

解决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读懂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题目常常会设置一些模糊变量,学生要做的就是从题目中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式,辨别正确的变量,所以学生要理解题目,不光光是从题目里找数。而有些学生不愿去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解决数学应用题首先需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其次才能在读懂题目的同时将知识点与题目联系起来,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的话,在遇到题目的时候是很难将其与知识点联系起来的,于是题目做不出来。

4.课堂氛围不浓厚

在数学教学课程中,老师常常会专注于讲题却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听进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被调动起来,这是老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缺乏与现实生活中联系

当老师讲解习题时,通常会讲解题技巧和想法,却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知道,解决应用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6.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生动的课堂氛围是我们老师一直追求的,而教师总是不想浪费每一分钟,只专注于讲题,专注于题目本身,往往忽略了一些学生听课不认真、打瞌睡、走神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时间一长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出现自我否定,不想上学等问题。鉴于此,教师要积极调动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经常提问一些容易走神、打瞌睡的学生,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这样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7.训练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讲授基础知识时应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关,使学生会受到问题的吸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物体面积时,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多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一个1厘米长的正方形组装成一个6厘米长和3厘米宽的矩形,根据此类例子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计算总面积。在此类问题中,学生通过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计算方法,促进他们继续扩展数学应用题的思维,借助这种实际的生活和其他相关的方法,采用动手参与教学的模式,使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问题和正确的解决思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应为小学生提供必要的交流空间和交流过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方法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愉快的交流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2]。

8.加强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题是比较全面的知识练习内容,不仅可以测试学生的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而且揭示出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情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和对材料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教科书中的要点进行分解和划分,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制定教学计划。此外,还需要对教材中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上分析问题,扩大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授“建立方程式,求解方程”时,根据应用题的难度,说明题目的等量关系,以便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利用,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2]。

9.进行应用题解答时要与实际生活情况相符

实际上,目前的小学生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它们的内容非常接近现实生活。通过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问题要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数学课堂上。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应该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们应用题设计更贴近于生活示例。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实际数据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和热情。当教学在课堂上讲解长方体的面积时,老师可以把本班级教室视为长方体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教室提出了一个数学应用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使用实际数据设计应用题。老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数学计算公式,并与现实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使数学老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不断的深化现代化教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高年级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每个学生发现和拓展自身技能,同时提高高年级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使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融入数学应用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对事物发展的必要理解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

[2]杨妙惠.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小学六年级为例[J].教育观察,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