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得以迅速升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在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中,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无论是监测效率还是监测质量,都大幅上升,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在当今的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遥感技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如大气环境的监测、水环境的监测以及植物和土壤环境的监测,都有遥感技术的渗透。在计算机制图技术的支持下,很多环境数据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图像形式得以呈现,所以监测效果也要更好。
一、遥感技术的含义
(一)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技术属于探测性技术,其基于现代化的物理学、空间感应以及计算机技术得以形成,在测绘领域又被称之为RS技术,其完成测量和分析工作主要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目前来看,在农业和气象领域使用较多的正是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对地理信息进行感知并予以传播,最后进行分析和处理。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收集数据的速度更快,测绘效率很高。当前遥感技术在探测工作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机载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传感器置于飞行器之中,从而获取地面信息,这种探测形式主要应用于基础工程之中;二是卫星遥感,随着我国卫星事业的不断突破,很多领域内也应用到卫星技术,而卫星遥感就是卫星技术在探测领域中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人造卫星来获取地理信息,从而实现遥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达,卫星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未来势必会在探测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优势
1.应用遥感技术读取红外线和紫外线信息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以水环境监测为例,比如进行地下水的遥感,以及降水探测,都有遥感技术的身影。通过遥感技术的使用,只需要读取水文水资源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可以获取到水文水资源的信息,从而将收集到的信息应用在生态工程体系之中,提升生态工程品质。
2.应用遥感技术突破环境条件的限制
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中应用传统的人工技术,所采集到的信息准确性不足,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通过使用卫星等现代的遥感技术采集生态信息,则可以突破环境条件的限制,不仅采集到的信息准确性强,而且采集效率也更高。因此,有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生态环境工程,管理质量也更有保证。
3.应用遥感技术突破人工操作的限制
对生态环境信息进行监测时,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模式,很多信息是无法采集到的,而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将生态环境的数据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得以呈现出来。相比于前者,遥感技术的检测范围和内容更广更多,比如特定区域的水温检测,这是人工操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通过遥感技术则可以将水温实时测量出来。此外在大气环境的监测过程中,也需要总结降水和云温的关联性,这些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实现,比如可通过降水卫星进行降水资料的收集,不仅准确性更强,而且耗费的成本也更低。
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我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在高歌猛进,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十足的动力。比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网络信息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的动态监测体系也更加完善。比如当今的生态管理站越来越多,为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好的保障。地球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很多自然灾害也是层出不穷。而生态环境的监测就是为了将地质信息予以完整的呈现,从而分析生态的异常,从而予以有效的管控。相比于我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监管体系也要更加完善,他们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到遥感技术,并且也成立了专业的生态管理部门,各地区的环境信息也能够得以整合和分析。而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对遥感技术的使用则仍然具有优化空间,一方面我国地大物博,生态环境的监测任务非常繁重,另一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并不均衡,只有卫星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的遥感技术类型发展速度较慢,所以无法满足新的监测需求。
三、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环境监监测中应用遥感技术,需要管理者做好议事决策,明确改善环境的目标。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环境信息数据库已经得到使用,管理者可以随时进行相应信息的查询,进而了解到生态环境现状。所以诸如水污染、烟雾扩散或者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监测,管理者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数据开展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二)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大气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质量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需要对大气中有害气体成分进行识别和分析。具体可以,就是通过太阳光光谱进行大气中的成分或者大气质量进行推测。比如月亮或者太阳的光线,也会在不同的大气条件下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大气密度也有所不同。当大气中具有污染分子之时,光谱的红外线波长也会保持在3-20之间。因此,对大气污染分子变化值进行评估,也会基于气溶胶数值而展开。
(三)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测量出来的水资源信息,会呈现出具体的遥感图像,图像之中也包含多种颜色,其中每一种颜色都有代表性的内容。也正是根据图像中颜色的轻重,来判断水质的优劣。通常情况下,颜色越深,代表着水污染越严重,颜色越浅,污染程度也就越轻。所以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也需要根据环境需求设置污染指标,当水污染超出这个指标之后,就要进行治理降污。遥感技术也可以让管理部门更迅速地做出应对措施,从而维护水资源的环境。
(四)在固体废弃物监测中的应用
固体废弃物也是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遥感技术也会应用于固体废弃物的监测。比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也是生态环境工程之中的重要监测和处理项目。
结束语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应用遥感技术可读取红外线和紫外线信息,能有效突破环境条件和人工操作的限制。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可见光以及红外线遥感技术;二是热红外遥感技术;三是光谱遥感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监测之中。为了让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文也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一是要增加资金投入;二是要完善生态环境管理设施;三是要健全生态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四是强化生态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明,王延华. 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应用研究[J]. 清洗世界,2021,37(08):46-47+50.
[2]袁文静,董翔宇. 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20(19):89-90.
[3]李波. 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