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因心理年龄因素,具有浓烈好奇心及活泼好动性格特点,因而在实际计算解题中容易出现专注力不足、审题及计算错误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摒除以往枯燥呆板的教学引导方式,针对这些问题现象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设定出对应有效的策略方法。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程度,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及数学成绩,培养出全方位素质人才。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数学。一门新学科表明,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通过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习数学公式,而且是计算解决几个数学应用问题,在很小的程度上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在学生心中树立"学好数学很重要"的理论,让学生从心里得到好的数学。只有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非讲课,鼓励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准备一些特别的人民币和一些糖果、文具。现在社交手机的支付范围越来越广,学生对人民币也不熟悉,班上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人民币观看超市购物的视频,并提出一个问题:朋友购物时交换什么?学生们会回答:钱,这时,老师可以教学生认识人民币。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几张人民币的图片,并提出一个问题:哪个孩子愿意给我们介绍熟悉的人民币?在此期间,学生们积极地回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感。教师可以实施指导和规范,学生可以观察和讨论如何评价他们的差异。
2由浅入深,稳步训练
计算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从来都不说是一定要从简单到困难程度来不断进行综合教学的,比如说小学生一年级就要学会了加减,而二到三年级就要开始接触加减乘除法,从一位数发展到一个两位数,从基本函数算法到各种函数括号,从对于自然数的综合计算到对于分数、小数、负数的综合计算等,小学生综合计算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往往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于对函数的基本认识的不断演变、计算函数符号的不断增加而逐渐提升了计算难度,学生的综合计算思维能力由此不断得到增强。因此教师要密切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没有充足的、踏实的计算练习,学生计算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由于计算数目比较大,很多同学容易出错误。教师可以用抽象化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相乘的具体方法,从而保证计算无误。以12×10为例,教师准备一捆捆十个的小木棒,分发给班里的十二个同学,让大家计算这12个同学共有多少根小木棒,列出相应的算式。从整十数的相乘再延伸到任意两位数的相乘,由易到难,学生一步步掌握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稳扎稳打,锻炼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部分时,教师开始最好不要直接去讲解整数位和整数位相加、小数位和小数位相加的算法原理,因为学生一开始可能理解不透彻,容易失误。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着日常生活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情景,来通过帮助每个学生先行梳理清楚一个小数的基本运算公式原理,比如1.5+2.5=()这个小数算式,也可以通过用来计算每人买一支1.5元的彩色铅笔和一支2.5元的彩色圆珠笔共需要花多少元。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买文具的体验,进而比较容易能够联想到小数的计算规则,在解题的时候更加顺畅。再比如5-3.4=()这个算式中,可以化为一个称重的情景,篮子里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共5千克重,其中香蕉重3.4千克,问苹果有多重。通过把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化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能够破除学生在理解题意时的困惑,打好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3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好方式。小学生要想有效提升计算能力,实现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数学计算,小学生应该从开始就学会读懂问题、认真审.题、仔细做题、用心检查题等,从而有效保障计算的准确性,进而提升计算能力。作为-一个教师,笔者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孩子们不止一一次阐明“考试中的计算题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如果出现计算错误,是最大的失误”。故此,笔者严格监督孩子的计算过程、提高孩子们的审题技巧、要求孩子们注意检查等,从而有效提高了孩子们计算能力。例如,在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中,笔者坚决要求孩子,第- -步就是要弄清是不是用简便算法,是不是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关联等。孩子在完成这些后再考虑的就是采用什么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笔者严格要求必须按照每一步进行计算,切勿图省力,而忽略计算过程。当计算完成后,笔者让孩子练习检查,要求孩子们必须从头计算或者返回计算,从而验证是否计算正确。在计算过程中,笔者还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抄错字或抄错数,否则整个计算过程就等于白做,如果是考试的时候,那时间就白白浪费了。故此,通过坚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孩子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养成一个严谨的习惯,从而有效提高了计算准确率,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4丰富计算教学的形式和数学课程内容
单纯、乏味的数学课程使学生对数学和数学计算缺乏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数学计算方法的形式来充实数学内容。捕捉并有效地丰富变化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和数学计算的兴趣,拓展教学手段,使教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有更大的空间。有助于教师运用图片、录像等计算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际生活为例,能使学生觉得数学与课堂、生活更接近,从而削弱了他们内心枯燥的数学素质,同时还能通过小组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小组教学中感到更轻松愉快,为学习做好准备。老师能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比赛,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愉快地学习,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能力的发展伴随着一定的智力和创造力的逐渐形成,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逐步提高,不能急于求成,这就需要师生的不断合作,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