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张静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东长乐四街4排4号,河北 邯郸 056202

摘要:
关键词: 人工智能;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系统设计;应用挑战
DOI:10.12428/zgjz2025.08.1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水处理行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全球范围内,水体分布不均、严重浪费以及不合理使用导致可利用淡水资源急剧减少[9]。与此同时,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2]。传统的水处理监控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和简单自动化设备,存在效率低下、精准度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处理环境。在此背景下,智能监控系统因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成为提升水处理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技术手段。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集成先进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智能算法和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监测、精准调控和自主决策,从而显著提高水处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以推动水处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管理、工艺调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然而,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0]。因此,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提升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将为水处理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4][10]

2 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基础

2.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复杂问题的自动化解决。机器学习是AI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算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改进性能,而无需显式编程[3]。深度学习则是机器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构对数据进行高级抽象和特征提取,从而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时表现出色[10]。这些技术的特点包括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自适应学习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使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水处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在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和优化控制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

2.2 人工智能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

在水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和优化控制三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首先,在数据分析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大量水质、流量和压力等传感器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6]。其次,在故障诊断方面,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可以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学习,快速识别异常情况并提供预警,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10]。最后,在优化控制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实时调整运行参数,实现了对水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了整体效率并降低了能耗。相比传统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需求,还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水处理环境,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6][10]

3 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在水处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性与全面性的关键。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pH值等,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流量参数则常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来获取高精度数据;而压力参数则通过压力变送器实现精确测量[9]。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场景,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定传感器,例如在矿井水处理中,需额外关注重金属离子浓度的检测[14]。这些传感器应具备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长期稳定性等特点,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3.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需综合考虑通信技术的稳定性与效率。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Wi-Fi和LoRa因其部署灵活、成本低廉,在非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广泛应用;而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和RS485则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5]。为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需采用加密技术如AES-128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结合访问控制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13]。此外,针对复杂工业环境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可通过屏蔽电缆和信号滤波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从而确保数据从采集端到处理端的稳定高效传输。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设计

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的核心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故障预警和优化运行等功能。神经网络算法因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参数预测和设备状态评估;模糊控制算法则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不确定性,实现对复杂水处理工艺的智能化调控[1]。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神经网络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而模糊控制算法则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曝气量和搅拌速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3]。这些算法的选择依据在于其能够适应水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显著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果。

4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系统涉及大量敏感的水质、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这些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可能面临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5]。例如,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导致关键数据被窃取或修改,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同时,通过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从而有效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滥用[13]。此外,定期更新安全协议和监控系统漏洞也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4.2 算法实时性与准确性平衡

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实时性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水处理过程需要快速响应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另一方面,复杂的算法模型虽然能够提供更高的准确性,但通常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6]。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通过优化算法结构,例如采用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或改进的模糊控制算法,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并提高运行效率。同时,结合高性能硬件设备,如GPU加速计算,也可以显著缩短算法的执行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技术,减少输入数据维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实时性与准确性[10]

4.3 系统成本与效益

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涉及多方面的成本,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开发与维护、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等[11]。硬件设备方面,高性能传感器和网络通信模块的成本较高,而软件开发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此外,系统的长期维护和技术支持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为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可以通过合理选型和优化系统设计来实现。例如,在选择硬件设备时,优先选用性价比高的标准化产品,以降低采购和维护成本;在软件开发阶段,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13]。此外,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也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5.1 案例介绍

江宁科学园污水处理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其服务范围涵盖高新园片区及开发区部分片区,占地面积约15.01hm²,设计规模达12万t/日,出水水质执行地表准Ⅳ类水标准[8]。该厂原有的监控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检与局部自动化设备,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处理效率低下以及故障响应滞后等问题。例如,在四期工程工艺路线中,“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改良AAO池”等关键环节的监测数据未能实现实时整合与分析,导致运行管理决策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持。此外,传统监控方式对设备运行工况的评估主要基于经验判断,难以精准预测潜在故障风险,进一步制约了污水厂运维质量的提升。这些问题为智能监控系统的引入提供了迫切需求与实际应用场景。

5.2 应用成效

智能监控系统在江宁科学园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水处理效率与质量。通过搭建工艺仿真模型与实时数据采集模块,系统能够对进出水水质、水量及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全面监控,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与优化调度[8]。实际运行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监控方式,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使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了约20%,能耗降低了15%[14]。同时,系统通过设置关键控制参数上下限并实现异常报警功能,有效减少了故障发生率。例如,在反硝化深床滤池环节,系统通过对水压、流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建模,成功预测并避免了一次因设备堵塞引发的运行异常事件[8]。此外,智能驾驶舱与可视化生产模块的应用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需求,提升了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污水处理厂的高效低耗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14]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合理选取传感器、优化通信技术及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水处理过程的精准监控与高效管理。该系统在数据采集模块中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数据传输模块中保障了数据稳定高效传输,并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中通过深度挖掘实现了故障预警与优化运行等功能[1]。实际应用案例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水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与故障发生率,验证了其在提升水处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2]。此外,针对数据安全、算法实时性与系统成本等挑战提出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为水处理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6.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有望在多个方向实现融合创新。一方面,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设备互联与实时监控,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系统能够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潜在规律以优化控制策略[5]。此外,云计算的引入将大幅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与存储容量,使其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未来,该系统还可能在水资源管理、水质预测等领域拓展应用,进一步提升水处理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与综合效益[13]

参考文献

[1]张克乾.智能化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策略优化与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3):171-173.

[2]叶明辉;刘香桂;胡晓军.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智能城市应用,2024,7(4):79-81.

[3]李芳.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4):81-82.

[4]李万超.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的应用前景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9,0(6):19-19.

[5]陈昆.智能远程监控平台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移动信息,2024,46(5):340-343.

[6]赵秉举.基于人工智能的微型生活污水处理过程控制与优化[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3):174-176.

[7]曹洪瑞;刘陆;商静.水厂监控系统智能化研究[J].中国仪器仪表,2024,(2):63-66.

[8]经媛琦;管凛.智慧管理系统在江宁科学园污水处理厂的实践应用[J].江苏建筑,2022,(6):144-146.

[9]詹万佳.生态环保中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策略[J].生态与资源,2023,(8):5-7.

[10]李若飞;达尔仁·阿斯哈提;王振豪;梁爽;张乐华.人工智能应用于水污染控制过程的研究进展[J].智能城市,2019,5(20):9-10.

[11]刘成成.以节水为导向的城市自来水厂系统优化研究[J].安家,2023,(5):0046-0048.

[12]于清刚.工业水处理中的智能自动化控制[J].今日制造与升级,2024,(1):82-85.

[13]雍鑫;张善兵;王辉.矿井水处理智能化应用探讨[J].煤炭科学s技术,2021,49(S02):298-304.

[14]马秀丽;李媛;杨祖业;张刚;于惠宣.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水处理设备监控与运维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22,(9):39-42.

[15]洪焕凤.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19,0(11):56-56.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学历专科,研究方向为水处理。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