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措施研究

管小明1 岳政禧2 王康省3

1.杭州知味观食品有限公司 310007;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河庄村1组71号 255071;3.甘肃省静宁县原安乡张营村李河组80号 743400

摘要:
关键词: 数控机床;主轴系统;振动分析;减振措施;结构设计优化;控制策略调整;材料选择优化
DOI:10.12428/zgjz2025.10.3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在现代制造业中,数控机床作为高精度加工的核心装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2]。主轴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其稳定性对加工精度与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在主轴运行过程中,由于制造误差、轴承缺陷以及传动系统失衡等因素,振动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不仅降低了加工精度,还可能导致设备寿命缩短[5]。因此,深入研究主轴系统的振动特性及其减振措施,对于提升数控机床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振动监测与抑制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构建全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精度高的监测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10]。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振动来源与特性,提出有效的减振策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该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主要由主轴、轴承、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构成。主轴作为核心部件,承担着连接刀具并传递动力的功能,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1]。轴承则用于支撑主轴,减少旋转过程中的摩擦与磨损,同时承受来自切削力和其他外部载荷的作用。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电机、皮带或联轴器等组件,负责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主轴的高速旋转运动[6]。在工作过程中,电机通过传动系统驱动主轴旋转,主轴带动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在此过程中,主轴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任何部件的缺陷或设计不合理都可能导致振动问题,进而影响加工精度与效率。因此,深入研究主轴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对于后续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主轴系统振动分析

3.1 振动来源分析

主轴系统的振动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主轴制造误差、轴承缺陷以及传动系统失衡等因素。主轴制造误差如圆度误差和偏心会导致旋转过程中产生周期性激振力,进而引发振动[3]。轴承作为主轴系统的关键支撑部件,其缺陷如疲劳磨损或安装不当会显著降低主轴系统的动态性能,激发与轴承特征频率相关的振动成分[13]。此外,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啮合误差、皮带松动等问题也会引起振动,特别是在高速运转时,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振动的幅值和频率范围[3]。通过对这些振动来源的机理分析,可以为后续减振措施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2 振动特性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主轴系统的振动特性,通常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计算基于动力学模型,能够初步预测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有限元模拟则通过Ansys等软件对主轴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揭示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表现形式[1]。实验测试利用振动信号采集分析仪(如LC-810型)对主轴前端和后端的振动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三次样条插值函数优化算法提取时频域特性,从而准确获取振动频率、振幅及振型等信息[2]。此外,小波包与CEEMDAN相结合的降噪方法可有效处理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7]。综合这些手段,可以全面明确主轴系统振动的表现形式及其关键特性。

4. 主轴系统减振措施研究

4.1 结构设计优化

主轴系统的结构设计对其振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进主轴形状和提高轴承精度等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振动幅度并提升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在主轴形状优化方面,减小后端悬伸量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改进方法。研究表明,电主轴后端悬伸量较大是导致固有频率降低及振动加剧的重要原因[1]。通过增加辅助支撑结构或缩短悬伸长度,可以显著提高主轴的固有频率,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振动量。此外,外部连接法兰与主轴后轴承盖及冷却水套之间的间隙配合也为振动提供了传播路径,因此优化这些部件的配合精度能够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抗振性能。在轴承精度提升方面,采用高精度的滚动轴承并对轴承施加适当的预紧力,不仅可以减小轴承间隙,还能提高主轴系统的整体刚度。这种设计优化方法基于零极点对消原理,通过抑制低阶模态来扩展伺服控制带宽,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8]

4.2 控制策略调整

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为实时补偿主轴系统振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模态滤波器与改进补偿跟踪控制器的综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由机械传动环节低频和高频模态引起的振动误差。具体而言,模态滤波器通过辨识机床主轴同步带传动模态,利用零极点对消原理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将传动系统引入的低阶模态进行抑制,从而显著提高伺服带宽[4]。此外,相位跟踪控制器的设计结合前馈补偿技术,能够进一步改善伺服传动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跟踪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加工参数下,该控制策略可将伺服带宽从12 Hz提高到110 Hz,并大幅降低跟踪误差。另一种主动控制方法是基于浮动转速的主轴振动抑制技术,该技术通过调整主轴转速避开共振频率区域,从而减少振动的发生[5]。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抑振效果,尤其是在复杂工况下,能够显著提升加工质量。

4.3 材料选择优化

在主轴系统减振研究中,选用具有更好抗振性能的材料是另一种有效的减振手段。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度和阻尼特性对振动传播具有显著影响。例如,采用高阻尼合金材料制造主轴部件,可以通过材料内部的能量耗散机制吸收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振幅[11]。此外,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主轴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合理选择复合材料的纤维方向和层数,可以优化其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而提升系统的抗振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主轴相比传统金属材料主轴,其振动幅度可降低20%以上[11]。然而,材料选择的优化还需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因为高性能材料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制造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权衡材料性能与经济性,以实现最佳的减振效果。

5. 减振措施效果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不同减振措施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对比了结构设计优化、控制策略调整以及材料选择优化三种方法在降低振动幅度与提高加工精度方面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结构设计优化如改进主轴形状和提高轴承精度能够显著降低主轴系统的振动幅度,尤其是在高频振动范围内效果更为明显[5]。然而,此类措施通常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相比之下,控制策略调整,例如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对振动进行实时补偿,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动态调整减振效果,但其长期运行成本较高且依赖于高性能传感器和执行机构[8]

材料选择优化则通过选用具有更好抗振性能的材料来提升主轴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这种方法在成本与效果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特别适用于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综合考虑成本因素与减振效果,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优先选择材料优化与结构设计改进相结合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振动幅度并提高加工精度,同时控制整体成本在合理范围内。此外,针对特定加工需求,可适当引入主动控制技术作为补充手段,以实现更高效的振动抑制[5][8]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措施的研究,明确了振动来源及其特性,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减振策略。研究表明,主轴制造误差、轴承缺陷以及传动系统失衡等因素是引发振动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控制策略调整以及材料选择优化等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振动幅度,提高加工精度[11]。此外,合理选用刀具几何参数、提高系统抗振性以及采用减振装置等措施也被证明对抑制自激振动具有重要作用[12]。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提升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振动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智能监测与主动控制技术在主轴系统振动抑制中的应用,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骋;邵佳煊.卧式五轴数控机床电主轴的动态特性分析及振动抑制优化[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4,(6):177-182.

[2]苏健;汪木兰;朱晓春;丁文政.数控机床主轴振动信号监测及提取方法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47(11):16-20.

[3]霍洪旭;蔚鑫.基于包络解调分析法的数控车床镗孔振纹分析与改进[J].制造技术与机床,2024,(3):64-68.

[4]林子豪;方成刚.具有同步带伺服传动系统的振动误差控制策略[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3,(1):61-66.

[5]郭永杰;常青;付景文;邱来奇.基于浮动转速的主轴振动抑制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3,(11):113-116.

[6]李志刚;曾凡洋;李泽亮;王柱;王天雷.APS46-1排刀式数控车床静动态特性分析及拓扑结构优化[J].机电工程技术,2023,52(5):122-127.

[7]张洪;李开杰;王通德.基于小波包与CEEMDAN的MC主轴振动信号降噪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0,(6):71-75.

[8]凌益民;肖长天;刘宜杰;庞伟;毛新勇;尹玲.外加阻尼器车床主轴振动抑制方法与实验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22,51(4):38-46.

[9]周汇洋.数控机床摩擦自激振动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4):181-182.

[10]安建波;李波;唐术凯;付丹丹.数控机床多通道高精度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23,(6):138-143.

[11]魏敬刚.机床的振动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北农机,2018,0(10):55-55.

[12]李琳青;田家艳.数控机床振动状态监测专利技术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24,(14):16-18.

[13]王广勇;郭正才;朱艳飞.数控机床主轴系统FMECA分析及改进措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11):111-113.

[14]汤海锋;任正法.数控加工中心主轴箱噪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12):127-128.
作者简介:管小明(1985—),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大专,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