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13-16年间发展迅速。而自2016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化对行业的监管之后,行业发展出现短暂波动。随着行业的不断洗牌和优胜劣汰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线上化进程加速,近五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以35%的复合年化增长率迅猛发展(表1)。
表1 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开数据)
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家金融公司已将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拓展至3C、家电、家装、旅游、教育/培训、医美等方方面面。企业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表2)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同比增长28.37%。
表2 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资产总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开数据)
2.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小额、分散、以促进消费为目标”这三个显著特点。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的态势不难看出,行业发展存在如下几大趋势:
首先,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长远有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预计未来产业规模将不断增长,并与经济发展增速相适应。
其次,从满足个人消费目的的金融业务为主,转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主。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资金的有效融通,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企业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是制约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瓶颈,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所在。
第三,从监管角度来看,随着国家逐步认可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居民消费、维持经济增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保持社会总体杠杆水平的同时,也会继续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
1.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产业以人力为驱动方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将获客、风控等核心业务环节转移到线上,突破了地域性限制、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优化了用户体验,亦使行业形态更加多元化。
其次,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消费金融行业已实现了从银行为绝对主体转变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与互金平台多元发展格局。
第三,互联网金融改变并提升了中国居民用户对借贷行为的认知与接受度,极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进程。
2.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传统商业银行如何丰富自身金融产品体系、优化自身产业布局,利用已有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金融工具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率的作用,是其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在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借鉴成功经验并运用于自身业务设计、开拓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也受到了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利用新兴技术丰富风控管理手段和营销管理手段。以上海银行为例,其借鉴互金企业的风控管理体系,与腾讯、京东等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借助其信息、流量优势,应用智能化的风控模型和管控方法,通过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渠道触达客户,增加客户转化率,提升客户活跃度,从而实现全新的“风控+获客+活客+数字运营”的精准化智能营销模式。
其次,商业银行的身份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主导者”转变。如此文所述,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为合规运营的从业主体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对从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成熟度逐步提升的同时,业务流程中各环节职责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工和细化。在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基本准则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将向退出市场、转型技术与持牌化三个方向演进,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线上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届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要驱动力将不再是互金平台,而是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持牌化互金机构为辅的“混合驱动”。
最后,互金行业的先驱企业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线上化进程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变革,越来越多纯线上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面世,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线上化率逐步提升。以建行为例,其电子渠道个人自助贷款“快贷”余额规模已经由2016年的296.4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2464.3亿元,对其个人消费贷款的贡献率也自39.5%上升至93.1%。
3.对监管层的反向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在前些年已经与行业发展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这也客观上导致行业无序、野蛮发展了一段时间。近年来,行业的发展不断反向推动监管层对监管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监管层逐渐转变了对待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态度,即不是过往的任其自由发展,也是不矫枉过正的一刀切态度。而是在认可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中国金融线上化进程贡献的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意在引导行业形成银行为主、非银类机构为辅的行业格局。
其次,监管层认可互金企业、互金平台提供助贷服务的价值。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化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助贷模式中的责任与权利,意在推动平台助贷仅保留展业、引流、风控属性。
最后,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未来盈利、生存提出了完善的监管框架。意在通过利率上限调整的方式,维持其应有的盈利水平的同时压缩其信贷业务利润空间,引导用户回归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持牌的非银类企业。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传统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倒推监管层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优化监管环境。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监管不断强化、新技术不断出现、传统银行不断涌入的新形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迎合监管要求以求不断发展壮大,是其未来需要充分重视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袅袅.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研究[J].经贸实践,2017.
[2]王欢.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46.
[3]董建忠.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