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研究

崔晓君

江西诚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需要贯彻依法治企的核心管控目标,遵循我国提出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好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企业权利合法,促进企业的健康长效发展。依法治企可以促进企业在良性竞争中占据稳固地位,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还可以真正从法治眼光看待电厂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关键词: 电力工程;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控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面临挑战,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工作成为事关企业能否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开展对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内容研究,迎合了经济发展现代化的趋势,有助于推动企业在法律的良好导向作用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焕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与水平。

1电力工程企业的法律风险分类

1.1企业管理风险

企业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领导人员在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员任务调配、产品出产检验等相关程序的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或未能深入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而产生的潜在风险,称为企业管理风险。例如,企业领导层人员在对下层部门人员分配任务的过程中,由于任务分配的不当或对人员的不当行为予以的惩戒力度不均衡,产生了企业内部的生产分配不均现象,这就为企业管理风险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内部法律风险

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不善或管理不当而产生的经济生产纠纷,对其本身的经济效益造成某种程度损伤或承担相关处罚的行为。例如,电力工程企业在与其他相关领域企业进行合作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企业内部的行为规章制度不合理,或在重大事项经营决策时未授权正规的法律部门予以处理而产生纠纷,对相关经济活动产生经济损失或风险,均可称为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操控程度体现了该企业内部的安全防控意识水平,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具有主体操控性的,与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存在正相关关系。

1.3外部法律风险

外部法律风险是指在整个市场经济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电力工程企业自身之外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随机变化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风险的行为。例如,电力工程企业在承包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未按照法律规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制度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施工工具等作标准化的评估,而导致相关人员在完成应完成的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了安全隐患,损伤了生命健康,由此为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损伤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这可称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企业外部的法律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和随机性,但是依托企业内部强有力的法律公关部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程度。

2电力工程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的现状

2.1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不严

合同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进行生产交换的有效凭证,电力工程企业能否对相关经济合同进行严格、有序的管理,是能否有效避免法律外部风险的关键。部分企业员工由于过度重视合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合作过程,难免轻视了合同本身的科学储存与内容有效力度,这直接为双方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交流的过程中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了问题,双方共同签署的经济合同是唯一有效的凭证,因此企业对相关经济合同的管理不严格现象是产生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

2.2企业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纵深推进发展,当今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更为复杂,产品的销售种类也更为多样,这直接导致了当今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整体社会经营环境的脱节现象。企业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仅使其在面临复杂棘手的经济风险隐患时,难以产生合理的对策,造成企业内部经营生产程序的混乱,而且降低了企业从业人员群体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防范意识。

2.3相关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中,具备较高法律专业能力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企业相关管理和行政人员对于企业所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的认知不全面,使得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忽视部分法律风险的存在,造成了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损失。此外,在传统的大型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电力企业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在电力设备安装和电力供电系统维护等方面,这些难以避免的违法竞争行为不仅仅是电力企业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质较低的体现,更是导致企业自身法律风险恶化的重要原因。另外,从业人员对于自身职业素养的要求相对较低,面对新经济时代电力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如果不提高对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便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处理能力以及系统性规避法律风险能力的缺失,增加了我国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恶化的可能性。

3电力工程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及防控策略

3.1强化合同风险管理

电厂企业做好严格的合同管理工作,需要形成部门、制度、人员共同管理的全新格局,还需要对合同起草、签约、终止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相关人员要做好合同签订把关工作,还应当将重心放在采购物资、投资合资、转让股权、建设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维护企业的基本合法权益。

3.2保持法律风险防范性、警觉性

电厂企业要形成良好的法律风险意识,并依法提出各项经营决策,保证电厂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管理活动进入到法制轨道,还需要做好全员法律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体员工要形成全新的思维模式,懂得如何行使与保护权利,保持法律风险防范性、警觉性,并养成按章操作的习惯。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充实法律知识,还要对法律风险保持警觉性,将员工在风险控制环节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并且建立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3.3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操作意识

企业在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走向进行法律风险防控与应对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企业相关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法律操作意识。注重从企业的管理角度落实法律从业标准,定期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常识检测,并且在对其进行阶段性工作评估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法律风险防控意识的测试,将其作为硬性标准纳入自身考评体系,依法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加大对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操作意识提升的强度与力度。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操作意识及正规的法律流程掌握与应用,是关系到企业自身每一个经济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只有真正从工作人员头脑层面提升其法律操作意识与应用水平,才能实现工作人员—经济活动—企业利益的完整经营链条的搭建,保障整体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经营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法律法规风险预估不当,或者对于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的问题,给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企业需要针对这些企业法律风险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骁.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4):20.

[2]蔡游胜.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6):265-266.

[3]闻捷,谢仁海.电力建设工程法律风险与防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