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海燕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城关一小 3431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文本的内在因素,使之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材中;在体育活动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文化元素,实现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合;更要灵活地诠释故事中的文化元素,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文本内隐;传统文化;数学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2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挖掘内容中的文化元素,悄然渗透

(一)依托传统故事,有机融入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复述早就烂熟于心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在讲故事中走进新的学习研究。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用中国这则古老的故事导入,让学生们思考从《孔融让梨》这一故事中可以联想到数学中哪些问题。于是,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的数学学习和理解,做出解答。有学生提出:孔融的做法是可取的,大人吃得多,应该给他大的,这样分起来就是公平的。也有学生提出:这个故事我是知道的,就是要我们学习礼让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等。

(二)开展故事分析,感悟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分享,让他们再度回顾自己提出的"公平”"一词,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公平的认识。"请看屏幕上的内容,孔融一共拿出了6个梨子,现在画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们呢?他又该如何分呢?“于是,学生们就积极地投入学习观察和学习研究之中。不一会儿,有学生说出∶现在梨子都是一样大的,不需要让大的了。画中有3个小朋友,一个人2个就是公平的。也有学生补充说出:是的!每一个人都分得一样多,那就是公平的分法。

(三)抓实信息梳理,促进学习理解

有效的教学不是告知,而是引导学生围绕各种教学活动去思考、去探究。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驾驭课堂中生成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公平的分法就是平均分,进而让学生们结合前面的讨论,感悟到平均分的基本特质―—每一份的个数都是一样多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除法的学习,写出相应的算式等,让他们对表内除法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

另外,在教学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呈现一下中国古代关于除法的研究成果。如利用幻灯片展现《笄数书》中关于除法的知识研究,以及《孙子算经》中提到的"凡除之法,与乘正异"等。学生结合图文的介绍进行学习,对除法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也在自然状态下给学生有机渗透了传统文化。

二、挖掘活动中的文化元素,有机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适宜情境

把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之中,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是增强课堂感染力的有效实践。为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展播一幅有趣的画面。"一群鲜花在大声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学生们会异常兴奋地回答出:“李白,《望庐山瀑布》。"于是,教师顺势引入:“李白还有不少诗和故事是和酒有关系的,你们想知道吗?”

(二)解读画面信息,探究个中缘由

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教师还可以顺势而为,继续播放李白和酒有关的故事。课件呈现李白的人物形象,拿着酒壶,并配上如此一段文字——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升,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你知道李白的壶中原有多少酒吗?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阅读画面上的文字内容,并让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尝试去解读这个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这些信息的基本要义,思考这个问题所对应的相关数学信息。

三、解读故事中的文化元素,有机渗透

(一)挖掘教学内容,有机渗透

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给学生以必要的文化引领,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轴对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北京的建设布局特点,让学生明白对称的存在。同时,也可以结合北京地域中的那些著名建筑物——天安门城楼、天坛、故宫等,让对称的知识逐步深入学生的内心。

(二)结合生活事例,巧妙渗透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对称事例,以此来验证前面学习的感知,从而形成较为丰富的对称学习感悟。比如,学生们能够找出家乡的民居房屋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更具代表性。又如,学生会从古代建筑寺庙、钟楼等建筑中找到对称,使得自身对对称的感知愈发深刻。

(三)鼓励学习实践,灵活渗透

引导学生把这些感知、感悟通过自己的双手展示出来,是实现深入学习的重要举措,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之举。比如,引导学生学习剪纸,让学生感受剪纸中的文化意蕴。如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然后沿着折痕画出一个有趣的图案(简单的,只相当于原来图形的一半),然后剪开纸片,观察得到的作品。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会在活动中感悟到:折痕是很重要的,它是左右两边能够重合起来的根本,而且这样的图形一定是两边重合的。至此,教师可顺势提出——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回顾前面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前面的各种现象都是对称现象。学生会在学习的汇总中更好地悟出对称的意义,以及对称图形的画法等,进而使得对称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可见,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科学地引入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资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也可以给他们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整个数学学习变得智趣交融。

四、利用数学发展进程,深化传统文化

从我国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数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对学生进行鼓励启发教育,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数学发展进程是数学学科的诞生与发展的见证,对学生进行数学发展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与此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一课的知识点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分数"这―数学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些迷茫,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于小学阶段分数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就可以结合数学发展对学生进行分数知识教育,以此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并加深其对于分数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自主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教材中阐述的分数知识点进行了解学习,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找视频或是去学校图书馆查阅分数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加深小学阶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去完成。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数学文本的内隐因子,从中发掘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更好地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成.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2(08):103-105.

[2]尹鑫,徐洁.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智慧教学的模式探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2):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