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初探

陈彦冰 曹进娇

广西桂平市白沙镇中心小学,537221

摘要: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该阶段的学生易于记忆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文章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7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之所以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格外重视,是因为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数学生涯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探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农村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他们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对小学数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数学是一门以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根据教材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其二,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实践能力。教师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使用一系列数学公式,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和计算。通过抽象的讲解,学生只懂机械计算,失去学习计算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特点,创造有趣的计算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计算有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新学期开学,教务处需要购买新的卫生工具。假如购买6把扫帚花费了18.9元,购买4个畚斗花费了26元,那么1.一把扫把的单价是多少?2.一个畚斗的单价是多少?3.购买一套扫地工具需要花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解题步骤,并与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其次,教师再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小数的除法”进行学习。最后,笔者会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尝试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课后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具有良好计算习惯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仔细探究问题的习惯,准确把握问题的意义,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粗心大意的习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对刚接触乘法的学生来说,计算两位数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学习乘法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引导学生一步步计算,并告诉学生在计算后要仔细核对。教师可以多次教学生做两位数的计算,每一次计算都有严格的步骤。学生学完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些计算题进行计算,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指导学生验算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讨论验算的技巧。如果学生养成自上而下核对计算和整体控制的习惯,就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效率,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准备错误的题目。在学习阶段,学生应该自己阅读自己的错误题目,了解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并作出有效的参考。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及时借鉴他人的良好学习经验,有效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基本措施,帮助学生以较强的思维水平探索数学学习内容,逐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根据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导致其整体计算流程欠缺条理性。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思路,将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完善呈现,使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完成相关计算学习目标。

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学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需要全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结合既定的计算流程和数学算理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在计算“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分析过程中,教师即可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本流程与相关运算定律进行充分整合,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整数乘法运算的定律,继而结合相关算理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加强重视以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为目标,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方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综合学习效果。

(四)强化学生数学计算学习信心

学习信心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在数学计算及具体学习过程中会由于欠缺学习信心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学习信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强借助教师的鼓励作用和多元实践教学活动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以此达到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信心、提高计算能力水平的发展目的。首先,教师的鼓励作用应当体现在多个方面和教学环节,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完善的交流,促使学生感受教师的亲和力,从而促进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鼓励作用可以通过总结环节进行突出体现,以激励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学习信心,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弥补自身不足问题,拓展多方面优势特点。其次,全面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学习信心,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分析过程中掌握计算学习方法,提升其计算学习信心。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体系中,以强化学生计算能力为目标的具体方案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多角度进行全面探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及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等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掌握数学算理,提高数学综合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凤臣.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才智,2020(9):71.

[2]陈志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