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学这门课程较为严谨、较为繁杂,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困难,所以,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并不是很感兴趣,更有不少小学生从心底里对数学有很强烈的抗拒。如果在教学的时候合理使用PPT课件,那么就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有效刺激,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小学数学PPT课件设计路径
1.基于数与代数设计PPT课件
结合新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应加强对学生符号意识、数感和模式思维的培养,并对其计算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性,可将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新颖的画面,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有趣的图像,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颖的内容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原本固化晦涩的数字,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感知和数学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比较数的大小”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PPT课件呈现代表不同数值的物体,让学生们分组自己进行对照对比,由此引出数的大小对比法,也就是数目越多、数目越大。随后,教师可给学生分发奖品,从回答正确的小组到回答错误的小组,奖品依次越来越少,由此使其体验数对于实际意义的大与小,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符号“>”“<”“=”。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说出他们各自的年龄,然后比较他们的年纪大小,在进行分组沟通后,用符号正确地表述。通过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2.基于几何图形设计PPT课件
运用 PPT的“定制动画”及“触发器”,可以很好地展现图形的对称、展开及平移等形态,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以“两线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相关知识为例,老师便可以使用“路径”和“定制动画”来控制a和 b两条线的移动方向,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也应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要注意页面中的标题、直线垂直和平行,对按钮和标记的布置要有条理,有层次,有大小,并突出要点。与此同时,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画面和界面的色调协调,要处理好图形、文本和背景之间的明暗、色彩的对比,让背景可以更好地凸显出文本要传达的信息。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两线位置关系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图1。
3.基于统计与概率设计PPT课件
“统计”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也是一种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同时,统计知识也比较枯燥、单调,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授这一部分的课程时,可以通过 PPT课件创设一个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把 PPT课件与 Excel等相关的软件组合起来,把高深的知识点具体地表现出来,让同学们更容易明白,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从而达到“简而精”的效果。
如,教师可以用相应的游戏软件开展口算比赛,选择多名同学共同参与,每位学生都要做五次计算,然后由学生所担任的评委来记录和监督学生们的成绩,最后将每一位选手的得分汇总,并以 EXCEL软件为工具,将其整理为一张统计表。
4.基于综合与实践设计PPT课件
在课标中,“综合与实践”指的是把某些实践性问题当作主题,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加到其中,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学习该部分时,其往往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例如重叠问题、相遇问题、归一问题、差分倍问题等,这些问题较为深奥晦涩,因此在学习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适当地引入 PPT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特定的问题,推动学生在实践性的认知中学习相关知识。
举个例子,“相遇问题”课中,我们要用时间与速度来进行距离的计算,这个问题太过深奥而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 PPT课件来演示两人在同一时间,彼此相对而行,三分钟后两人会遇见的情景,通过直观化的线段表示,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求出两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行走的不同路程,便可以求出二人相距距离。
二、小学数学PPT课件应用路径
1.基于PPT课件丰富知识容量
PPT课件能够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容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运用课外的教学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通过 PPT课件的运用,能够将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和网络的海量资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特点、结构、应用范围等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这样就能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PPT课件解决重难点
PPT的可视化与直观性能够使原本抽象晦涩、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得直观明了、易于理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状况,对 PPT课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对教材中的一些关键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在与乘法相关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将枯燥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卡通世界,向学生展示出两个美丽的城堡,两个城堡里面分别有9只小猫、6只小兔。随着场景的变化,学生们也渐渐融入了教室之中。接下来,老师就可围绕着这幅画进行互动,首先问:“每个城堡里,有多少只小兔,多少只小猫?”同学仔细数了一下,回答:“这两座城堡里面的动物都一样,都是9只小猫,6只小兔。”
画面一转,孩子们看到第二座城堡的小动物开始“串门”,最终,所有的动物都进入了第一座城堡。老师可以问:“既然第二座城堡中没有任何动物,那么第一座城堡中一共有几只动物?”小学生一下子就被其所吸引,聚精会神地进行运算,于是很快就得出答案:“小猫18只,小兔12只。”接下来,让学生说出运算的过程,有些小学生是按加法进行运算,有些小学生则用乘法进行计算,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乘法的原理有更深的了解。在动画的吸引下,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计算当中,享受到一种愉快的经历,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通过PPT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激发起来,将一个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最佳效果。所以,老师们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PPT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 PPT课件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琛,裴纯礼.“小学整数四则运算自测练习”PPT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6):55-57.
[2]邱春霞.互动游戏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25):17-20.
[3]刘永丽.多媒体课件设计和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105-106.
[4]陈广天.小学数学PPT课件的制作方法与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