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李丹丹

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中心小学 844700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数学教学理念的约束,不再是“灌溉式”课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启发、互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独立研究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DOI:10.12721/ccn.2023.1573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学习方法,能最大程度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共同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任务设立不合理、小组划分不科学、教师缺乏有效指导与监督等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本文围绕教师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浅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组织课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明确目标,确定好任务,然后根据要求,制定合理的计划,最后由全体同学共同完成。其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共识。最后,评价,反馈,总结,不断改进,直到达到预定的效果。这也就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小学数学的自主探究中,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才会更加主动,更加高效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任务设置不够合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习目标过于庞大,教师在布置任务过程中,未注意布置任务的层次性和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第二,小组构成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划分小组时比较随意,难以发挥不同学生的长处;第三,缺少情境设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第四,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能力水平的全面了解,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解惑环节,学生难以切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优化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设计合理的问题,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例如,在《简单的周期》的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们观察黑板上出示的几组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们猜一猜这几组小球接下来会出现的小球分别是什么。因为小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猜出接下来的小球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并说一说猜想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小学生的兴趣,还能使每一位参与的人都得到锻炼,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兴趣。首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合作的意义。其次,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说,老师的指导作用,师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学校的支持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只看结果,也要注重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合作的课堂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来判断他的优劣,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对于不同年龄的学困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困生的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如:自我评估、同伴交流、集体评议等。同时,还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并适时加以修正。最后,教师还应对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予以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其能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教学内容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实践,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在《大树有多高》这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观察不同大树的影子长度。然后抛出问题:你觉得大树的影子长度和本身长度有联系吗?你打算怎样测量大树的高度呢?接着学生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得出测量的方法,不同的小组间也可以进行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观察和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数学的应用性很强,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助力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设置适当的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紧跟时代步伐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时代变化持续革新理念,与时俱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中起到应有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设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廖宇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3):52-53.

[2]吕武.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教学),2022(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