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创新教学实践探析

朵晓慧

横板桥镇柳山九年义务制学校,422200

摘要: 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回答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好的判断能力,有了基础的创新思维之后,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创新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创新能力;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1.1570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改的要求和内容较为复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产生了明显的变动。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改变以及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在全面优化升级的基础上突出新课改的重要含义。分析学科教学的重要改革方针,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为落实素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带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不管是教育改革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只有促进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彰显各自的优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深远影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教师需要了解应试教育的深远持久影响,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不良做法,如果仍然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较为机械和被动。

新课改后的教学问题有所突破,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停滞不前,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受到限制,阻碍了学生的长远成长及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发展,始终坚持以教定学,关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地成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导航者和引路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功课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思维,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化学,在学习化学这门新学科时,学生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但在教学逐步推进之后,学生会产生许多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因此会抵触、惧怕化学学科。对此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抓住有利时机,确保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结合后续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新奇性,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难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知识的深度及广度。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在初次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兴趣持久性,真正实现事半功倍。另外,教师还需要全面彰显化学学习的魅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而自主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需要以方向上的引导为基础,了解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学科教学的难点及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寻求不同的答案。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为基础,明确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育方向,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主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相讨论非常有必要。师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尽量避免苛责与严肃责备,应主动活跃课堂气氛,适当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最后,教师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以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养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化学与物理、数学存在一定的联系,其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较为显著,为了确保学生主动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教师还需要全面深度的展现学科的独特魅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实践条件,确保有的放矢。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用到的物品、现实发生的问题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瓶可乐。当瓶盖被打开后,学生就会看到很多气泡产生,教师趁机向学生提问:什么气体从瓶口溢出?学生或许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是二氧化碳,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怎样证明是二氧化碳呢?为什么在瓶盖一打开时就会溢出大量二氧化碳?人们在喝下可乐后为什么会打嗝?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主动探究。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增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切实体会化学知识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从创新教育角度变革实验定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很多化学原理、现象、结论等得出,虽然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但对于一些污染太过严重,且操作难度很大的实验,则可以即时选用微课、视频、网络资源等予以替代,组织学生在直观观察中了解实验过程,获得对于实验内涵的深入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即时引入辅助性微型实验,就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等予以变革、创新,通过微量化学试剂、微型化学实验器材的融入,以达到实现实验教学改进的目的。而且,这一创新与优化途径的实施,又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且减少了试剂、药品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成本与药品消耗、浪费,又培育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探究微粒运动实验”这一化学实验时,课本传统实验是如图 1实验1:将盛装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用大烧杯倒扣,这个实验的操作比较简单,现象也很明显,是很好的实验设计。但此实验会使环境中有较难闻的氨臭味,为解决此问题,可设计一套如图 1 实验 2的微型化实验装置,分别往 Y 形管两支管中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酚酞试液,一段时间后即可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此改进具有节约药品、改善实验环境、装置简单、易于操作、便于走动展示等优点。这种在微型实验辅助下的创新与改进,则更大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1.png

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素质教育备受关注,初中化学教育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元。为了能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新课改的重要导向。明确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核心要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适当比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在推动学生更好地前进与发展,学生在发展的时候需要能力、思维以及精神的支撑,这些内在的品质与想法都会更高效率的促进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化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乐.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20(12).

[2]张萍.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