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综合性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具有良好的人文教育价值,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将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相互结合,在培养学生化学基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习惯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所有的结论都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推理来实现,而且这些推理过程必须合理。与此同时,化学实验多少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少危险,要求在展开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保持理性,因此,化学学科具有理性特征,要求学习者更多地依靠理性来进行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常常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好的习惯常常使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化学是一门知识严谨的学科,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有效展开化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促进学生思维严谨。化学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都需要用实验来证明,实验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实验者全程严谨,不可马虎,如此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养成严谨做事的好习惯,如此才能有效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也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人文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教材始终遵循“知识源于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可见很多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在初二化学课本中,空气质量联想到当前我国雾霾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与近年来全球变暖有关。此外,高年级的课本包括海水淡化和重金属污染,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教科书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并没有接触到现实生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利用他们的知识来保护和清楚地了解环境,了解是什么污染了环境。如何保护周边环境?通过当今社会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化学不是虚构的。环保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水省电,永远不要从扔废电池开始。教师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成长为优质人才。
(二)展开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人文精神
探究性能力是化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能使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互相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完成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进一步研究的目的。采用探究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兴趣为先,善于引导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论证,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真正爱上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展开,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及时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调整,将自己的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展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体现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比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综合情况,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哪些食品中有有机化合物进行联想和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在思考分析之后,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包里都有什么有机化合物?”这时老师可以积极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发言,或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思考、讨论。最终学生得到的答案是:面包里含有淀粉,蔗糖和其他有机化合物。教师当然可以让学生验证问题的结果,例如用实验的方式来证明答案的结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
(四)树立辩证思维,注重人文教育
初中化学课本强调对物质世界的分析,在化学教科书中排列的物质世界中,物质是由许多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小粒子组成的。知识的重点因学科而异,物理上分子不能分开,但化学课本里分子可以分开,原子不能分开。这本书教会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事物。同时,也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念,逐渐认识社会世界的感知。在认识中,不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看事物,而是用辩证法看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五)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学生要做好未来的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因此,初中学生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理性的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经验探究平台,从经验中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将学科优势与人生规划有效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如:化学实验操作、实际模型的制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演示等,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协作,以此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体验和认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品质,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际价值。
(六)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
近年来,地球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矛盾问题,落实绿色理念,开展绿色行动,成为了当前人们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形成,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它是通过特有的化学技术以及化学方法来减少那些对环境有危害的原材料催化剂产品试剂副产品等物品的使用和产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或者从过程中减少并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高中阶段,部分化学实验的反应物和生产物都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少剩余的反应物以及未被处理的生产物都极易对大自然造成危害。所以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展开过程中,应该不断渗透实验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化学学科教学价值。另外,当今社会不断提出绿色、节能理念,学生合理的绿色环保理念形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的就业都有着不少的帮助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多要是人文教育。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化学科教学价值。今后,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扩大人文精神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真正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全芙君,刘爱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化学教育,2020,29(1):28-30.
[2]李永花.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新课程导学,2020,000(032):73.
[3]梁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探析[J].人文之友,2018(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