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项目式学习,通过梳理知识框架、整合教学内容、规划项目活动及呈现驱动问题等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梳理知识框架,确定项目主题
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需深入研读新课标,精准把握教材精髓,系统梳理知识脉络,以此为基础精心策划项目主题。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需全面梳理平移变换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构建起关于图形变换的知识框架。这一框架不仅涵盖了平移的基本要素,如方向、距离等,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变换,如旋转、对称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师可以巧妙地将项目主题设定为“图形的奇幻旅行——探索平移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图形平移的规律与魅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亲手操作,利用直尺、方格纸等工具,观察并记录图形在不同方向和距离下的平移变化,从而直观感受平移的实质。同时,通过设计并绘制经过平移变换后的图形,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项目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图案、分析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等,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移的基本技能,更能在探索与实践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规划项目活动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以项目目标为统领,整合教学内容,做好项目式学习的规划。合理安排主要项目活动及实施时间,对“确定目标—项目问题—展示成果”的过程有明确步骤及指导建议。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项目探究内容,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时安排及活动规划,将项目主题细化为若干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项目目标,并将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细化为一系列逻辑紧密相连的项目活动。①“平行四边形的探秘之旅”。此环节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如篱笆、楼梯扶手等,通过观察和测量,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续学习面积计算打下直观基础。学生需记录不同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差异,并尝试用非标准单位(如小方块)估计其面积,激发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兴趣。②“变形记——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对话”。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等面积的矩形。这一过程不仅直观展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需详细记录转化过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其发现,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底乘以高)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面积大挑战”等子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花园中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设计并计算特定面积要求的平行四边形图案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呈现驱动问题,开展项目探究
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要素之一。问题是目标的具体化,将问题置于情境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依据项目主题梳理核心知识并形成本质问题,然后将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依据驱动问题,学生在理解问题情境及问题条件的基础上,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围绕问题开展深入而具体的项目探究。
例如,在教学在《分数与小数》这一章节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数的表示与转换”这一核心知识,提炼出本质问题:分数与小数如何相互转化,以及它们各自在何种情境下更为适用?为了将这一抽象问题具象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驱动性问题。教师首先呈现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块蛋糕被均匀地切成了四份,每份是多少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分数1/4来表示。紧接着,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如果我们想用小数来表示这四分之一的蛋糕,应该是多少呢?”这一问题立即将学生引入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探索中。为了深化理解,教师进一步展开子问题:“分数与小数有哪些共同点?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学生需要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尝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反之亦然。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在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为什么有时用小数表示,而有时又会用分数表示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理解不同数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必要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与小数的转换技巧,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比如,通过“购物小达人”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运用小数和分数进行价格计算;或者通过“分数小数对对碰”的竞赛,让学生在快速转换中提升熟练度和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梳理知识框架、整合教学内容、规划项目活动及呈现驱动问题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参考文献:
杨文晶.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江西教育,2024(32):15-19.
魏月霞.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新方式[J].天津教育,2023(5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