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石珊 刘小庆

重庆市云阳县北城小学 重庆云阳 4045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印象,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展开积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良好交流,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互动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效,关键在于运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合现代教学手法,展现数学魅力,强化学生数学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实施交互式教学,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数学探索之路上行稳致远。

一、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互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互动式教学方式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使得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取得一致的学习成果,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也能在互动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积极互动课堂氛围

在小学生直观感性的认知模式下,外部环境氛围对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尤为显著。为了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双向互动。例如,在教授长方体、正方体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实物展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几何体的形状和特点。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行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要素,并鼓励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或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用纸张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几何体结构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寻宝游戏,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内寻找隐藏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学生的互动意识被唤醒,互动热情被点燃。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实施互动教学,融入情境式教学法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将情境教学与互动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教授分数加减法这一难点时,这种方法更是发挥了显著效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教师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故事。故事围绕着一个分蛋糕的场景展开:小明和小华共同分享一个蛋糕,蛋糕被均匀地切成了若干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吃了蛋糕的1/4,而小华吃了蛋糕的3/8,他们两人一共吃了多少蛋糕?还剩下多少蛋糕没有吃?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学生迅速被带入到课堂学习中,他们纷纷开始用纸张模拟分蛋糕的过程,尝试着自己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思路,教师则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此外,教师还利用视频资源,展示了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分配任务时按比例分配等。这些视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与互动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运算规则,还学会了如何将知识点迁移到实际应用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入游戏化元素,增强教学互动性

面对一群性格活泼、对枯燥学习内容易产生抗拒的小学生,教师在教授折线统计图这一数学概念时,需要采取别具一格的教学策略,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并找到乐趣。在课程的开篇,教师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生动的互动游戏——跳绳比赛。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跳绳,教师则记录下每组的跳绳次数,并快速地将这些数据整理成简单的表格。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比赛的兴奋中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更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组跳得最多,哪组进步最快呢?”这个问题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随后,教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折线图。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和纸张,一边回忆着比赛的激烈场景,一边认真地绘制着代表各组跳绳次数的折线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还通过对比不同组的折线图,直观地感受到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三、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亟需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采用创新方法,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合作,通过互动式教学有效传授知识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并顺应这一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在互动与合作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党金平.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
究,2019(50):149-150.

[2]付发梅.浅谈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天天爱
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79.